第一卷 第四十六章 發電機(1 / 3)

第四十六章 發電機

八月的下半月,申州書院的學生每個都是心中充滿著自豪自信的情緒。原因是校長王爺的詩句通過學生們的私信瞬間傳遍天下。已經有回信稱,王爺詩句以明月出天山和青天有月來幾時最為瀟灑飄逸,有仙風道氣,不類凡人詩句。

隨後越來越多的回信更是把那兩首詩句誇得天上少有、人間絕無。作者不僅當得宗師大家,簡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信最後要求一定多加注意王爺新句,一有發現,馬上寄來。搞得學生個個都像自己做的詩一樣,整天胸脯挺得高高的。

長樂興奮啊!自己原來就想學詩的,結果被王叔誘騙著寫書,現在轉了一個彎又回來了,能不興奮嗎?但李正卻沒有功夫搭理她了。

迫擊炮實物被緊急送往長安後,回來的信使用了八百裏加急,快信告訴李正,抓緊製作至少五十門這樣的火炮,至少五百發這樣的炮彈,朝廷大軍準備在冬天來臨之前解決西部戰事。所需物資隨後就到。

李正作繭自縛,又給自己找來麻煩。這下有得忙的了。連李家灣的莊稼收獲情況也顧不得過問。上一趟朝廷送貨車隊拉回去一萬斤小麥良種,已經到了長安。除了留給李家灣一萬斤外,其餘的十萬斤全部交給黃柏在申州全境分配種植。明年就好了,應該能滿足半個北方了吧!所有麥種都經過空間進出一次,按說,也算有仙氣了吧!

各個鋼鐵廠全力製作各種零部件,再由總裝車間組裝。八月底,六十門75口徑迫擊炮做好了。可炮彈的製作就沒有那麼快了。關鍵還是精密部件合格率太低。

道士們這些日子如魚得水,像後世的網吧裏的骨灰級網友般日夜泡在實驗室。搞還原、搞催化、搞合成、搞分解,隻要需要,簽字填個申請表,原料就有人送過來,再也不用擔心道觀主持說這個沒有了,那個沒有了!唯一鬱悶的就是必須寫實驗報告,在試驗之前,就必須說明試驗目的、流程、結果、所需器具、藥品分量,以及試驗成功與否,達到什麼程度,必須記載清楚。最後還要記上實驗者姓名時間。

這一條就叫人不愉快了,目的!搞個試驗要什麼目的?以往都是隨心所欲,想到哪兒就是哪兒,現在搞個試驗目的。假如連續幾次達不到目的,那就把臉丟大發了!

不過,王爺的要求也新奇,要在那些石炭、火油和一堆黃黃黑黑的石頭中製出藥品,那就是濟世救民的大功德了,這個我輩道友就義不容辭了!要擱以往,還真不敢想象,不過看了王爺的十幾本書,還真有可能。我輩真的能在這條路上得證大道,也是今生無悔了。

靈壽道長越來越覺得王爺道法高深,一塊石頭就搞出如此多的花樣來,越是往後分解合成,越是覺得“世界真奇妙”,原來合在一起的實驗室,按急需完成試驗的項目要求,分組進行,每組三到四人,包括操作員、記錄員、觀察員,把十二個道友分配下去,即使書院學生也參加了十來個,還是發現人手嚴重不足。看各組進入常規,就到自己辦公室給終南山宗聖宮觀主寫信,調派更多道友前來完成大業。

劉誠劉望山和便宜舅父老李來見王爺,彙報各自工作。劉望山說:莊園秋收即將結束,各地收成也報告上來了,來向王爺彙報一下。李正覺得這都幾個月了也沒關心一下田地,就坐下來聽一下也好。

劉望山還說,山莊那邊,莊民安置已經有了王爺說的‘歸屬感’,後院地裏那個‘玉米’收成不錯,有八百多斤,準備全部留著種子。要按畝產計算,籽實就是一千三百多斤,秸稈喂牛馬,牲口非常愛吃。田裏以及李家灣的水稻,畝產都在900斤以上,這歸功於王爺搞得那個新法糞肥。

老李也點頭附和。說嗯!李正聽到這,心裏一動,這個得問問黃柏,其它地方的糞肥不知道搞得怎樣了!

拋秧法和原來的栽秧相比如何?李正問。

劉望山說:正要和王爺回報,兩種方法的對比產量差別不大,原因可能是拋得不均勻,稠密地方長勢產量肯定比栽的好,稀處能臥個老水牛。但拋秧比栽秧省時省力,明年再接著試驗。

李正問劉誠:那些小莊稼怎麼樣?

劉誠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那些番茄辣椒和地瓜玉米,除了府上王爺和公主們吃些,其餘都留種子了。辣椒的味道除了王爺能享受,公主也隻吃了一回。可它之前的好多都爛掉了,立秋之後的才曬成紅辣椒幹。番茄倒是多,公主天天吃,不過種子也多,一個番茄的種子就能種一大片。

白宮後麵的玉米地騰出來了,那二畝地種了二斤玉米種,不能說不稀,共打了一千五百五十斤。

喝!李正驚訝產量如此之高。陸地產量竟然比空間那半斤合得高。空間半斤搞個場景變換,打了三百三十斤,那裏也稀。當然沒算算長樂李正等人吃掉的青棒子。李正把種子全部放進空間,用蟲洞功能來保持它的雜交特性,不然,明年種植出來,都變成常規種子,甚至連棒子也結不出來就好看了。

空間土豆也找人挖了出來,好大一堆,十來個迷糊的老農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李正告訴他們,這東西不擇土質,產量高,能當飯當菜,耐儲存,是荒年的糧食啊!明年就能在全州範圍推廣。產量當然是有目共睹,一棵秧子就挖那麼一堆,聽說明年要發給百姓,激動的老漢差點當場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