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南山書院二
正月三十,書院來了一支太原王家車隊,隨行來的有李正的弟子王子建,他是李正大婚後派回王家的。原本南湖書院是定於二月初一開學的,這王子建聽說李孝正王爺要在長安建南山書院,就向王爺申請不去義陽南湖書院了,轉而直接隨車隊南山工地上來,還說要親聽恩師教誨,順便能侍奉師傅。
王子建此舉被李正厲聲訓斥一番:我已把今年南湖書院的教材送去,由郭細君馬周李瑋和張新負責教授,我這半年做這些俗物功夫,哪有時間教課,你在這裏完全是浪費光陰。
對於這些名門子弟,李正並不看好,甚至有些厭惡,感覺他們為了家族刺探情報或者投機的成分多一些,沒有什麼國家黎民的觀念。尤其是現在有了姻親關係,會不會仗勢欺人還不敢說。不過,你願意這樣,也就是個苦力了。
王子建對新姑爺師傅的教訓垂手恭聽,也不辯解,等李正消氣後,又說:“師傅,弟子還有一件事要請示師傅!”見李正眯著眼沒有說話,就小心的說:“弟子一個朋友,一直想跟隨師傅左右侍奉,在南湖時一直限於名額,不能成行。今年,見到師傅告示要廣收門徒,想拜進師傅門下,懇請師傅收下... ...”他的話音隨著底氣不足越來越低。
看李正疑惑地望來,王子建連忙補充:“該交的學費,不會短少。隻求伴隨師傅左右,聆聽師傅教誨!”見師傅更迷惑了。又補充:“這位朋友沉迷詩詞佳句,仰慕師傅風範,想常伴師傅左右,得到指點。”
“那個,子建啊!不是為師不通情理,你看師傅對詩詞之類並不熱衷,你在南湖學習一年了,書院教授的都是格物至致的基礎課程,這些課程想來與你家兄不對興趣,想你太原王家應該走科考入仕之路,在這裏難免誤人子弟。況且,詩詞是即興而發,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哪能挖空心思去拚湊出來,即使用華麗辭藻堆砌出來,意境上就落了下乘。你問問那朋友,若是願意,就在我身邊做個司筆,也算是一個朋友,若有佳句,記下來,共同欣賞,如何?學生不學生就不要提了!”
“ 還有!南湖,你就不用去了,就在這裏幫助我打理俗事。估計明天,工人就會陸續到來,這項工作是太子負責,他對這個事摸不著頭緒,你就協助他接待安置工人吧!那個朋友叫什麼名字?”
“他叫駱賓王,婺州義烏人,今年14歲,就是那個七歲能詠鵝的。”
輪到李正鬱悶了,腦中閃現著有關駱賓王的資料。從古烏傷望族到他博昌縣令的父親,到他京城京試落第,再到塞外從軍,再到誣贓下獄,和裴行儉的交集;再到聯合徐敬業反武則天,流亡失蹤。電影一樣在眼前閃現。自己初到長安還頌過他的詩句:“山河千裏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那是他在唐高宗上元年間所做,離小李治登基還早著呢!
李正摸了摸鼻子問:“駱賓王不是在青州嗎?他父親在博昌做官,還算廉潔,他又出身寒門,拿不起學費的!他要來,就免了他的學費吧!”
王子建這下傻了,心中震驚異常,隨便說出個人來,師傅連人家祖宗家世都知道啊!父親在哪裏做官也知道!那麼,師傅是真仙的傳言肯定是真的啦!什麼?免費!師傅說出身寒門,免除學費?學費問題,小駱也很頭疼,即使他父親貪汙博昌也沒有那麼多錢可貪啊!自己已經說服家族對有神童之名的小駱進行遠期投資了,這次一旦說服師傅收下駱賓王,太原王家將會全部承擔其入學費用。
一時高興的王子建沒有注意師傅反應,對王爺的話欣喜若狂。這個駱賓王是他專門隨商隊去青州時拜見的,小駱的父親在青州博昌做縣令,他跟隨父親在博昌遊學。王子建自己對詩詞的狂熱和婺州駱賓王氣味相投,成了文友,去年他去信青州,和駱賓王交流,小駱回信想請他引薦引薦,他一直沒敢說,現在終於有了結果。不僅王爺師傅答應朋友入學的要求,還叫自己協助太子工作。這可是未來的皇帝啊!太好了!想不到我庶出的王子建被家族拋棄,被派遣出去學些匠人技藝,以為從此與科考入仕無緣,竟然有機會鹹魚翻身,得近天顏。這事太重大,必須馬上和隨車隊來的主事三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