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樹威的人馬到來,給建設者增添更大力量。就在後世釧路濕原國家公園一帶,一個宏偉的規劃藍圖在逐步實現。
從後世的浦幌也就是今天的金唐灣到釧路,北到到阿寒嶽這一片廣大地區裏,大片森林被砍伐放倒,清理出一條條寬闊大路來。陸樹威按照戰時規範在李正大營四周建起五座軍營,中間是保安隊和隨行各類人員住所,再中間才是唐王和長樂公主的營帳。短短三天,一座方圓十幾裏的大營安紮完成。波彌和他的手下隻能按要求駐紮在大營之外,還得留有安全距離。接下來就是技術人員顯露手段的時候了。
選擇靠近釧路登陸是因為這裏有一座煤礦,寒冷的北海道離了煤取暖可不行!
那些毛人們開始在唐軍監視下進行全力挖煤工作,隻為了國王波彌能每天吃上一頓中原風味的美食。
九月中旬,在挖去大量地表土石之後,黝黑的煤炭終於見了天日。這時,房舍建設也到了尾聲。再看唐軍大營:巨石砌成的圍牆,牆內外圍是軍營,一排排整齊的房屋,雪白的牆壁,內外粉刷;往裏分區,工業區、商業區、休閑娛樂區、學校、政務區、生活一區、二區、還有就是王爺住居的中央禁區。房舍是修好了,道路卻完全沒有開始,關鍵是人手不足。
波彌在參觀這裏一番後,憂心忡忡,葉勿悄悄對李瑋說,波彌現在後悔了,一是怕唐人住下不走了,二是現在自己的手下似乎已經有些脫離自己掌控的苗頭。
島上在波彌控製下原有六千餘人的本地生番,加上其他部落的兩三千人,北海道就有近萬土著。波彌先是感恩般送來千人壯士前來幫助唐王建設,後來就不受控製地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建設大軍。天氣越來越冷了,出海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山中被幾十人一隊的中原人幾乎翻尋一遍,來到工地上,三餐熱氣騰騰的飯菜比海上漂泊更有誘惑力。更多的本地島民走出穴居的山洞,拋棄腰間的獸皮遮羞布,換上藍色工作服,拿著鐵飯碗排隊去炊事大棚領取美味飯菜。
還有“聰明人”拿出珍藏的寶貝,和炊事主官換取食物。於是,唐王倉庫裏又慢慢積攢一堆更珍貴的山參、珍珠。
上萬人的大會戰還是效果顯著的:九月底,房舍建設結束;工廠方麵有六個投產,分別是石灰廠、水泥廠、鋼鐵廠、木材廠、煤礦和一個食品廠;道路建設方麵,圍繞駐地大營的循環大道整理出了雛形,一條連接釧路到大營工業區的大道倒是修建一部分,天氣上凍,暫時不適合混凝土施工,隻好待來年春天再建。
李正這段時間在幹什麼呢?從進入金唐灣大營開始,他就和李瑋和一班學生開始組裝一堆奇形怪狀的零件,裝裝拆拆,不適合的還打磨一番,花費了十來天功夫,終於組裝好一台大唐版拖拉機。除了正宗大唐柴油機外,其餘車架、油壓、驅動變速箱、提升、懸掛、配套犁耙都是從李振棠那裏弄來的零件拚湊的。為了不耽誤農時,李正已經顧不上李瑋褚遂良等人的驚詫目光了。
什勝嶽大雪山以東有著廣袤的土地,這裏是茂盛的草場,養育著無數種類的動物。李正在這裏開始大唐疆域之外的拖拉機首次試驗。
轟隆隆的聲音掩蓋不住李瑋的喜悅。他坐在李正身邊,專注地觀察王叔的每一個動作。用坦克底盤改裝的履帶拖拉機在轟鳴聲中輕鬆前進,身後四張30厘米犁鏵歡快地把肥沃黝黑的土塊翻過來。前來圍觀的褚遂良和世家代表們嘴巴張得可以塞下大鴨蛋。
南山書院那輛拖拉機被列為絕密,在時機未成熟時,李世民是不會讓它麵世的。
駱賓王老實地記載,貞觀9年秋壬戌,唐王在北海道試驗犁地機車,一次成功,一個上午試犁地百畝。
李正轉了幾圈,把操縱杆交給李瑋,自己跟了幾圈,就完全放心交給李瑋操作。等到午後,眼看這塊百畝荒地開墾完,李正叫護衛們幫忙卸下犁子,裝上圓盤耙,再次在地裏折騰起來。幾個回合,土地裏已經見不到拳頭大的坷垃。
李正滿意地示意李瑋停車,自己親自把大型播種機裝上調試一下,就開始播種小麥。種子還是中原的老品種9023,隻是不知道會不會在這裏被凍死。李正對空間功能有很大信心,相信自己的小麥種子能夠適應北海道的氣候。到了黃昏,這塊土地基本上就算是播種結束了。
跟隨來的傅蒙主薄連忙吩咐人手整理周圍道路水渠,又繪上圖紙,請唐王過目。還搖頭說:稟報唐王,這些草地隻是翻犁一下又掩蓋下去,隻怕草根留在土裏,明年春天會更加茂盛,會影響小麥產量。李正笑笑說:本王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