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海外基業 第一百一十四章 唐王和聖誕節(1 / 3)

二十三,小年。

過小年的風尚是由唐王府最先開始的,不知道以前有沒有過小年習慣,如今,全長安百姓也開始過小年了。

殺了幾十口肥豬,百十隻羯羊,唐王抱著孩子親自指示怎樣灌香腸,做血腸,做粉腸,做臘腸,血豆腐,做臘肉,臘鴨風幹雞,又接著做江南特色的糍粑年糕等食物,打糯米漿,準備做元宵... ...忙得不亦樂乎!

府門外有人傳話說越王李泰來求見,叫請進來。李泰皺著鼻子來到屠宰場,一見王叔正在旁邊悠閑地觀看下人們熱火朝天地準備食材。就報告說:“王叔,小字典成書了!”說著拿出一個大書匣子。

李正饒有興趣地翻看一番,說:“可以了!開印吧!這種書不是一次就定稿的,需要不斷更新,這次就注明是第一版吧!以後讀者的用字量和範圍擴大後,字典也要對字條更新,再編為第二版、第三版,還有一個,前麵的前言後麵要有索引、標點符號說明、漢語拚音方案、漢語拚音查字法、偏旁部首查字法、筆劃查字表,還要有通假字、異型字、難寫字搞一個表,給有特殊愛好的人一點安慰哈!”

唐王的建議聽得李泰連連點頭,這段時間裏,小胖子愣是瘦了一圈。李世民對他的期望很高,當年秦王天策上將府裏有個文學館,後來演變成大唐國家級的弘文館,而越王李泰的府裏,也被允許建立一個相同性質的同文館,李世民心思不言而喻。他們的本質都是為主人招賢納士,收集人才。這些王子招納的人才無處釋放感情,就會發酵滋生幺蛾子,給越王府一班閑人找個編字典的活計,也算是間接地救他的命吧!李正自我妄想。

李泰興衝衝跑回去出書。李正卻想起什麼來,把孩子交給身後的一隊女人,又鑽進書房去了。

二十四,李正被邀請去參加今年最後一次朝會。看到自己的座椅被擺放在李世民右側,李正嘴角抽抽,沒有說話,大方落座。如今的朝會儀式,一改電視劇上看到的文左武右兩邊站立形式,而是按照唐王府的樣子,搞了一排排桌椅,內侍們給每個人的座位上排上名牌,奉有筆墨紙硯茶水糕點。李世民高高在上麵主席台上俯視著大家,而一般大臣則坐在下麵。剛開始,一些大臣持反對態度,說是不成禮節,後來,連七老八十的孔穎達也堅持不了一整天的站立測試了,這個形式才自動成了陳規。

台下除應有的議事大臣外,還有議政會的部分官員和一些新歸屬殖民地的駐京官員。

有誰要發言,就舉起小紅旗,台上允許後,才能到前麵的發言台上念自己的發言稿,絕大部分發言稿的內容和次序是提前由內閣審核過的。宣讀就是對全體大臣公開和表態。發言時,有內侍拿著木製話筒拉著電線跑來跑去,磁力擴音器很原始,李正還是感慨一番。

一些官員歌功頌德之類的報告,李正幾乎沒有聽。張新報告說的是灞橋鐵路橋公路橋部分年後初五通車,現在隔離柵欄已經安裝完畢,水泥養生也達到三個月要求,橋麵完全滿足輕量級的馬車行人通過需求,以緩解原灞橋運輸壓力。同時報告說鐵路正在加緊建設,保證夏初通車。屆時需要皇上和唐王前去剪彩;新安集經許昌到申州的水泥公路年後通車,也需要皇上和唐王剪彩;太原鋼鐵廠和南山書院聯合建設的拖拉機廠,洛陽鋼鐵廠和南山書院聯合建設的拖拉機廠,邯鄲鋼鐵廠和南山書院聯合建設的拖拉機廠,三大拖拉機廠簽字儀式年後初五在長安舉行,務請皇上和唐王參加。

後麵,一個五品大臣太史令叫什麼來著的老頭發言頓時叫李正來了興致。老頭提議:大唐當前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為了方便紀年年號順延,建議在紀年曆法上進行改革。秦皇一統六國之亂,八百年周國之後的偉大始皇帝,以他的即位年代紀年最為合適,當然,周朝的文王武王即位年份更好,隻是從現有史書上,實在理不清具體年份。如果以秦始皇即位那年為我漢人紀年之第一年,那麼今年貞觀九年已經據實考證就應該是秦曆857年,元旦之後的貞觀十年就是8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