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二十五開始,長安各大報紙開始套紅宣傳新紀年方式,詳細解釋介紹新曆法的好處。南山書院和國子監、太史局聯合考證,為了紀念秦始皇一統六合的豐功偉績,朝廷決定以那一年為紀年元年,從秦始皇登基那年起,至今已經是858年,以後無論哪個皇帝登基,不再用年號紀年,一律改用公元紀年。報紙連篇累牘地講解大秦帝國的發展史,介紹大秦統一中國是大漢民族的勝利,又考證說黃河是人類發祥地,秦晉大地、三秦大地是大漢民族的根源所在,改製祖法,實行秦曆,這是大唐漢族繼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
對於百姓來說,修改紀年稱號隻是在黃曆上變動兩個字而已,對讀書人來說,改元意義也沒有吃飯意義大,隻有掌權者,才會從中領會一些朝堂細微的變化。不再根據皇帝即位更改年號,是不是說皇權旁落,製度改革,內閣和議會當權?有心人在猜測。
初一這天,李世民照例在皇城接見各國覲見使節,來自東西南北的周邊小國國王或使者達70餘位,加上所帶的護衛,上千人的敬拜團把皇城太極殿前廣場擠得滿滿當當。李世民很享受這種萬國來朝的儀式,一個個的接受小國國王可汗首領的賀拜。
李正五更天就在宗人府官員指引下進太廟拜竭宗祠祖先,剛把一班小王子送回唐王府,就被禮部官員火急火燎地催著來太極殿參加儀式。
“林邑國使者拜見唐朝皇帝!唐王殿下!賀禮... ...”
“真臘國國王拜見唐朝皇帝陛下!唐王殿下!... ...”
“琉球國國王拜見唐朝皇帝陛下!唐王殿下!... ...”
“火羅國使者... ...”
聽到琉球二字,李正睜開了眼睛。此時的琉球群島還是把台灣包括在內的。既然國王都來了,那就好辦了!大唐對周邊國家一係列的強硬手腕,令一些小國家心生畏懼,為怕唐朝朝廷對自己產生疑心,很多小國的國王幹脆就常駐長安,有的把兒子送來長安作為質子。
午宴結束後,琉球國王被唐王召見。唐王李正直接對琉球國王說:“你們琉球群島居民生活很是貧窮,你看我大唐百姓生活如何?幹脆你們琉球不要做我大唐藩屬國了,直接並入大唐版圖,大唐將在琉球設置一個琉球道,在琉球島設置琉球都護府,你還是琉球首領,但歸我大唐直接管轄,這樣,你們的生活將會大幅度提高。再說了,大唐以後會有更多的海船商隊,他們也迫切需要一個海上中轉基地。你考慮一下,怎麼樣?”
琉球王一陣眼黑,怕什麼來什麼,該來的還是來了。還能怎麼樣?既然你都說了,將來的事情,還有什麼可說的!隻得滿臉笑容地說:“回唐王!朝廷早該如此!隻是有一個小疑問,不知朝廷將如何處置琉球王室?”
“這個有舊例!你看新羅女王現在住居長安,享受中原的富有,多麼舒服自由。你們完全可以保留封號,你的家族和子孫享有和大唐的郡王一樣待遇,直到永遠。”
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足夠誠意,再討價還價就是不知好歹了。琉球王滿口答應,一個上國郡王的地位已經足夠了。再把自己產業捆綁在唐王戰車之上,還怕沒有‘錢’途嗎?
琉球王立即向李世民請辭,回老家安排自己的子民,也邀請朝廷組建團隊,協調接收管理。
一群目瞪口呆的大臣大腦還在當機狀態,唐王已經幾句話收下一個王國了。人家國王都辭行回家了,十幾個大臣還在懵逼:這就成了?
李世民大喊:“來人!把地圖拿來!”
內侍連忙掛起大地圖,正是江南東道的大幅地圖,李正拿起筆,在倭國南部的大海上補充畫著一些島嶼,這幅地圖上那部分都是海水,根本沒有幾個島嶼在上麵。
李正一麵畫一麵講解:這裏叫種子島、這裏叫鹿兒島、這裏叫衝繩島、這裏是八重山島,這些地方的戰略位置很重要,現在看不出來,不遠的將來,這裏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你們看,這麼一溜的島嶼,像不像中原大陸外圍的一圈保護鏈。這裏駐軍之後,海上來的外敵就沒那麼自由地隨便出入了!
初一下午至夜裏,一班老狐狸又開始謀劃著新一年決策了,全然不顧這是新年之後。一時,李正想起後世的兩會來。
之後的日子就不是李正自己做主的了,每日的應酬、必須辦理的事項完全由魏征安排。
初五,祭天大典。
初六,三家拖拉機廠聯合簽字儀式在議政會大樓舉行,前來觀禮的商家多達二百餘家。許多人都是打聽這三家工廠和書院合作條件和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