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海外基業 第一三十章 大唐奧運會(1 / 2)

公元秦曆859年,也就是耶穌紀年638年,大唐貞觀十三年,八月初八,中央大廣場改建工程隆重開工。無與倫比的超級廣場最南端,延安大道附近,大唐皇帝李世民帶領所有在長安的大小官員全體出席開工儀式。廣場彩旗飄飄,人頭攢動,挖掘機在劃好石灰線外的排立等候。

辰時正,吉時到,李世民對著簡易麥克風,簡短發布幾句講話,交由年輕瀟灑地唐王發言。唐王李正頭戴藤條安全帽,手戴白色手套,沒有什麼廢話,向下一揮手:“開工!”說著,和皇兄李世民哥哥各自拿起一把係著紅綢帶的鐵鍬,挖起一鍬土,撒在一塊奠基碑上。

各部門建築主官立即吹響脖子掛著的銅哨子,廣場上,人聲喧嘩,機器開始啟動,整個廣場喧鬧起來。

延安大道靠北,中央大廣場南半部的的中華英烈紀念堂、凱旋門和中華英烈紀念碑同時開工;奠基儀式上,所有大唐在京朝臣和一些致仕的老臣、前朝閑居官員、前線戰場歸來的傷殘軍人代表被邀請參加。長安所有報紙一致報道盛況。廣場東邊延興大道邊上的國家大宗祠,西邊延平路邊上的國家辦公大廈、軍部大樓以及新建鴻臚寺也在緊張規劃,為了提高材料運輸效率,緩解交通壓力,這些工程將暫緩開建。

按照規劃,國家大宗祠是全大唐百姓要崇仰敬拜的神廟,是國廟。以往將士出征祭拜的是李家家廟,這就把家天下和國天下變成兩個不同概念。這個概念理論李正沒敢先天下發表,相信有識之士是明白其中奧妙的,將來會有耿直之臣直言不諱的。

國家大宗祠裏,供奉著所有民族的祖先牌位,民族之下又有姓氏大全,整個大唐疆域之內,申報和收尋民族種類、姓氏大全和曆史淵源的工作早已開始。就是說,每一位大唐子民,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祖先根源。今後國家大事,要到此舉行祭奠、祭拜儀式,得勝返朝也要舉行昭告祖先儀式。

國家辦公大廈,也是李正的惡搞,就是相當於人民大會堂的仿製,不過不同的是,將來皇帝也要再次有一間大辦公室。還要有大朝會的議政大廳。六部,不!九部十部,除了軍部,都要在這裏聯合辦公。所以,建築物很大,內部也將劃分許多大的單位,今後將是大唐行政總機關。

凱旋門就是一個超級大牌坊門樓,唐王提供的設計數據是: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門高36.6米,寬14.6米。在凱旋門兩麵延伸門墩的牆麵上,有4組以戰爭為題材的大型浮雕:“出征“、“勝利“、“和平“和“抵抗“;其中有些人物雕塑還高達五六米。凱旋門的四周都設計有門,那是象征性的門,裏麵都是一些雕刻雕像,反映跟隨李世民征戰四方的將領戰友兄弟和一些屬下平定四海的場麵和簡介,像李靖、侯君集、唐王李正的雕像都有。門上刻有從太原起兵到長安登基大典的戰事史。

凱旋門內部兩側設有雙樓梯,可直達50米高的拱門,人們可沿著273級的螺旋形石梯拾級而上。在上麵設有一座小型的曆史博物館。館內陳列著關於凱旋門建築史的圖片和曆史文件,以及大唐皇帝李世民生平事跡的圖片。

這就是一個為李世民歌功頌德的超級紀念碑,又是後世法國凱旋門的翻版,隻不過被拿來主義的李正搶先使用了。最大改動的歐式風格的頂樓被改成中式古典風格的琉璃宮頂樣式,這個設計,李正自以為拿到後世也是經典造型、名範設計。

紀念碑樣式也是拿來主義,直接仿建後世天安門廣場那個千古經典,隻是高度更高一些。

中華英烈紀念堂有所變動,所有朝臣一致抗議,這座建築高度決不能超過皇城門樓,幾經改動,最後定型圖是高度11點2米,也就是三丈三尺六,比皇城門樓低三寸。比太極殿頂端低三寸。為了顯得高大,隻有抬高地基,上麵是一座兩層建築,中央大廳裏是一圈蜿蜒不斷地萬裏河山圖巨幅雕刻,上麵直接是圓拱形蒼穹房頂,頂部裝飾浩瀚璀璨的星空,象征大唐江山如日月星辰一般長久。大廳正中央是一組巨大雕像,正是衝鋒廝殺的戰鬥慘烈場麵。這個雕像是李正親自設計的,他可不想雕刻石匠搞出漢代墓地前的翁仲那樣的萌萌的石刻。他要的就是瞻仰者必須感受到戰場上那種慘烈殺伐之氣,他要參加過戰鬥、上過戰場的人熱血賁張,讓沒上過戰場的人心生懼意,這樣才能更珍惜眼前的和平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