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十六午後,飛艇隊浩浩蕩蕩地到達目的地唐西馬城。這批乘坐飛艇的人都是一個感覺,從秋冬季節一下子進入火爐一樣的熱帶,很不適應。
從空中俯瞰,正是順光,視野開闊地麵狀況清晰,飛艇上的人們對前景的擔憂頓時消散。四個月來,這座新興城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方圓百裏之內,以唐西馬城為中心,周圍十幾個工廠坐落在無垠的莊稼地裏,中間有灰白色的水泥道路連接,再往遠處看,就是無邊無際地森林。飛艇降落在城外山坡上,那片山坡是才開辟起降場,一排排預製水泥錨塊,一道道油漆線,很有後世飛機場氣派。十二隻飛艇依次落下,人們汗流浹背地下來。
從飛雪連天的北方起飛,經過高空時還是低溫,大人小孩一再捂著怕凍著,等降落後卻一下子到了熱帶,任誰也難以適應。好在褚遂良安排迎接的工作人員把初來乍到六神無主的人們送到安置地點,人們煩躁的心情漸漸平定下來。
馬車隊把唐王的後宮女子兵團進入準備好皇宮,一班小孩子熱的就哭鬧不已。在沒有空調的時代,李正唯有準備再次尋找適宜住居的地點。
侍女報告說:武妃即將臨產,請王爺過去看看。正說著,武元華武媚娘,也就是後來的武則天挺著便便巨腹出來迎接,李正連忙扶著這下,責備道:“這就要生了!還出來幹什麼?”武妃笑了一笑,剛要答話,眾王後王妃齊齊圍上來問候寒暄。
李正一看插不上嘴,囑咐派穩婆寸步不離,隨時伺候。自己悄悄離開了。
目前還是先安置移民吧!隨便吃點食物,在一班女人忙亂著收拾自己房間時,李正在褚遂良帶領下去了城外視察。
敞篷馬車沿著開闊大道信步而行,到了新移民安置點。這個居民點位於城市東端,靠近河流但地勢較高,河堤已經用石塊和水泥壘砌得堅固結實,高出河水十幾米,這裏的水文狀況不清楚,隻能從河岸上的山體水漬衝刷痕跡判斷汛期水位。李正提出自己擔憂,老褚說,不會有問題的,居民點選址這些事,下麵的人很用心,這裏不是大起大落的地形,河水是慢慢漲上來的,不會發生中原黃河決堤那樣的事。
褚遂良繼續彙報:“至昨天為止,飛艇運抵新大陸到岸移民總數是9萬餘人,這樣的居民點已經搞了十五個居民點,每個居民點計劃三萬人左右,現在每個點加上原來的隻有萬人左右,稍事安頓後全部投入基礎建設,主要是修建房舍和道路。房舍格式按照長安灞河新區那樣建設。十五個居民點唐城周圍有六個,其餘分散在外圍森林邊上,這個點裏有一千套房子是為唐王您的學生和一些匠人預留的,今天來的移民也有分配到外圍住居的。”
“今年糧食收成怎樣?”李正擔心糧食問題。
“已經收獲一季玉米,三季水稻,糧食問題不大。”
見李正很注意地看住宅區還有人在粉刷外牆,老褚說:“為了不耽誤工期,建築公司的建議是屋裏粉刷、門窗安裝先完成,外牆和院落可以稍後完成,下官看這樣也好,不影響入住,可以節約時間。”
“驗收怎麼辦?質量有保證嗎?”李正問。
“那個規定現在改了!以前是官府驗收,現在是住戶驗收,官府監督,這樣住戶更滿意,遇到個別住戶也可有小小改動。住戶反映很好。”
李正點點頭,看著一堆人正往一個小院子裏搬東西,有人看見唐王馬車,一群人放下東西呼啦啦圍過來見禮問好。李正不想入戶慰問的,怕打攪人家平靜生活。現在正是傍晚下班時間,見越來越多的人圍來,隻得下車。
李正後世沒有做過官,連個鄉鎮官員的派頭也裝不出來。今世又一直在搞技術,從李家灣到長安,又一直沒有機會搞親民訪問,今天機會來了,這可是自己的臣民啊!
揮手散開圍著的護衛,李正走進一家小院,後麵跟著褚遂良和秘書李丁。這家人是一個多月前從襄陽過來的第三批移民,姓洪,男主人是個鋼鐵技術工人,還在工廠上班未回,剛回家的女主人在印刷廠是排字工人,三十多歲,家裏還有兩位老人和兩個孩子,老人說老不老,五十多歲,身體健朗,老爹在農場下地幹活,老婆婆在家燒飯,侍弄孩子上學。典型的三代家庭,工農結合。
“老爹,你高壽啊?你家還有什麼困難嗎?孩子學習怎麼樣?”李正努力學習縣級幹部親民慰問口吻,後世鄉鎮幹部是不下鄉的,如果下鄉那就有事,不是誰家超生就是誰家違規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