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海外基業 第一三六章 獎你個老婆(1 / 2)

李正回到唐西馬城,這裏已經建設得初具規模,城市人口已經達到八萬多。排列整齊的房屋全部是磚瓦結構,平整的大道兩旁栽著熱帶果木樹,砂石路鋪得堪比水泥路,工廠和居民區分隔清楚,相隔不遠就有商鋪和醫院、學校。離皇城不遠的附近山坡上還建立一所書院,規模和申州南湖書院不相上下。

老褚這段時間看來沒少下功夫,街上的商鋪、貨棧、飯店、當鋪、一樣不少,甚至還有紅袖館之類的招牌出現,那是某個世家商人來新大陸搞得。唐王手下是絕不會搞姬館妓院的,雖沒有明確禁止,但唐王府絕不提倡,賭場則是被明令禁止。唐王書院規定,凡是發現出入以上場所的弟子,一律開除。

街麵上人群也是多種多樣,褐色印地安人唐人也會笑著打招呼:你好!吃了嗎?學校的學生裏就有很多印第安人孩子在和唐人孩子一起讀書。住新宅、孩子和高貴的唐人子弟一起讀書,那是對工作成績優秀印第安人的獎賞。大多數印第安人還是住在低矮的木板敞棚房裏,這對他們來說,已經很奢侈了。說祖國話,和大唐人一起做工,是很高尚的事,一班人還不能直接和唐人交流,隻有通過檢選的人才能進入工廠上班。

原始森林的巨木被砍伐,送進木材加工廠,被分解成各種規格木料,這個過程幾乎全部是機器完成。機器帶的大型油鋸放倒樹身,砍去枝丫,被履帶式拖車拖走在木材加工廠分解成一段一段後,由吊車吊起送進帶鋸機,這在印第安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更不可思議還在後麵,親眼見到荒草荊棘遍布的荒原被鐵牛開墾,圓盤耙來回平整耙地,然後播種機跑上幾趟,看吧!幾天後,行壟整齊的玉米就出苗了。月餘之後,管理田地的老人背著個鐵製圓筒在地裏製造一些小小彩虹,噴灑一些什麼藥水,然後,地裏的雜草就消失不見了,直接等候收獲。唐人收獲的玉米棒更是嚇人,一個棒子絕對可以吃飽一個人。

印第安人也是陶醉了,本地土著哪裏搞出那麼多花樣,把玉米粉碎、磨麵,吃玉米糝、玉米餅、玉米糊、玉米粥,他們隻會吃燒烤玉米,黑乎乎的啃著。他們也會釀製玉米酒,把玉米粒放在嘴裏磕碎,吐在一個陶甕裏,放置一段時間,玉米和著唾液發酵,聞到味道後,瀝出渾濁的湯液,那就是原生態的玉米酒。這和唐人釀製的酒有著天壤之別,商鋪裏出售的酒包裝精美不說,酒液純淨清澈,酵香濃鬱,當然,買一瓶也需要一天工錢。他們隻是晚上下班後到附近酒館買上一杯解饞而已。

唐人把田地裏的一種植物籽實脫粒後,剝殼成米,蒸煮一番,就成了香噴噴的食物,這種食物是他們以前聞所未聞的。他們也種植作物,無非是根據祖傳耕作方式,種植一些蜀黍,穀子糜子之類,那些種子已經退化不堪,產量低微,經常食不果腹。如今多種作物叫他們目不暇接,吃了這樣又吃那樣,前提是,必須做工掙錢。如果不買酒賣肉,一個壯勞青年一天工錢三天也吃不完,這比之前餐風飲露,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強幾百倍。

也有印第安人困惑的地方,有一個叫做王城的地方,決不能多看一眼,聽說那裏住著天上神仙一樣的唐人國王和他的家人。

李正的王府就建在唐西馬城中心位置,三千護衛駐紮在王城四周,幾裏地之外,唐城外圍軍營裏還有五千的唐軍大營。更多的唐軍和護衛隊分散駐紮在城市周圍。李正回到唐西馬城時,武媚生下的女兒,已經快一歲了,李正取名叫做李嬌。

蕭玉萍和其他四名王妃又給王宮添了兩個王子兩個公主。都是四五月間生下的,如今都已經會笑了。

李正休息幾天,陪著後宮女人孩子享受一番天倫之樂。他這一年可沒有什麼寂寞,空間還有六名女人需要他去滋潤,有十名兒女需要他去陪伴。

眼看年關將近,李正覺得今年可不能再馬馬虎虎過年了。

李正指示給東安城南寧城送去些過年慰問品,要相關官員到工廠裏看望技術工人,到移民家庭看望他們生活狀況。自己也到唐朝周邊工廠視察,檢視一年來各項工作落實情況。

臘月十六,來自各地的基層優秀官員和成績突出,表現優秀的勞模代表陸續被飛艇接到唐城,準備參加組建政府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