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海外基業 第一四一章,跨洋大救援(1 / 2)

冬月初四,李正調集裴行儉手下500名精兵強將,攜帶大量武器彈藥和補給物資,分乘四艘飛艇,由自己親自掛帥,帶領一班書院弟子和技術骨幹,緊急升空向西南出發。

飛艇沿著大洋環流氣旋飛行在5000米高空,學生們手持望遠鏡,倍數調到最大,東瞅瞅西望望尋找著藍色大海中的特殊斑點。

經過一些小島嶼的時候,觀察員報告師傅王爺,李正根本不予理會。根據風向、洋流、季節氣候分析,他認為飛艇應該被大氣洋流氣旋吹到澳洲大陸一帶了。指示觀察員瞭望哨白天注意濃煙,晚上注意篝火。

飛行在空中看大海,別有一番滋味。蔚藍的海麵上除了漂浮的白雲,就是星星點點的小島,要是沒有這些參照物,李正還真的擔心這些毛頭小子有沒有高度意識。看來,高度表氣壓表等飛行儀器得抓緊時間搞出來。

經過所羅門群島時,已是初六晚上。太陽已經落下去,地形看不清楚,李正用步話機和其它飛艇聯係,在飛艇下麵吊起電燈,給失事人員指引一下。不明地麵情況之前,飛艇不要降落太低,防止撞山,另一方麵,要加強對地觀察瞭望,仔細尋找地麵火光。

飛艇分為四路向西方飛,澳洲太大,一時半會兒不好搜尋,先去新巴布亞島一帶查看一番吧!降落高度,間隔25千米,電訊聯係著向西推進。同時監聽搜尋SOS訊號。所有飛艇裝配電台發報裝置此刻顯現作用了。

飛艇速度不快,幾乎是在800米以上飛行,太低怕觸碰到山峰。第二條早上黎明時分,觀察員發現地麵火光,叫醒師傅。李正用望遠鏡查看一會兒,對照地圖,前方是連綿雪山,在初升的陽光下反射著刺眼地光芒,不是新幾內亞島還能是哪裏?在對比一下,發現這裏離威廉山已經不遠了。要不是天色漸明,視野逐漸清晰,飛艇撞上4000多米的高山,才叫冤屈呢!

新幾內亞島又叫伊裏安島,麵積78多萬平方公裏,僅次於格陵蘭島,是世界第二大島,太平洋第一大島。李正懷疑,這個島嶼的西部會不會有柳三郎陸樹威的人出現?柳三郎陸樹威曾在南洋諸島大開殺戒,惡名遠播,如果沒有遺留人員,才叫怪事兒呢!

天色大明,飛艇在附近仔細盤旋搜尋,在叢林中沒有找到失事的龐然大物。 終於,一個電台呼叫說,有了發現,幾隻飛艇開始聚攏。發現的求救火光就在拉穆河河邊的叢林裏,這裏是平原,看樣子是大氣環流到這裏遇到高山抵擋,致使飛艇下降,墜毀的。雪山山脈的山穀裏,大火焚毀的空地好像綠色森林裏生了一塊疤痕,方圓十餘裏的地方一片漆黑,有的樹樁還在冒著青煙。外圍稀疏的林地間搭建著帳篷,人群聚集在幾裏地方圓的臨時營寨之中。

難民們絲毫沒有遇到飛艇失事空難事故的覺悟,有人拿著弓箭砍刀在早晨的叢林中奔跑追逐“獵物”。

地上都是叢林,沒有地方降落,叫裴行儉派出精幹健兒順著纜繩下去,給下麵送去急需食物和水。那是從空間灌裝的水,玻璃瓶裝著,外觀和後世的啤酒瓶差不多,是為了緩解移民的疾病和精神壓力的,李正認為它有這個功能。

眼看著攀著纜繩魚貫而下的空降兵,這是不是唐朝空降兵的首次現身,會不會寫進軍事發展史?李正臭屁地想。

大唐空降兵下去了200名士兵,他們負責保護移民向西部山腳下移動,那裏有開闊的山坡可供飛艇降落。

這次選派的一營軍隊正是楊辰哪個營,第一批200名士兵空降時,楊營長就跟著下了飛艇,他在移民中選取的300名健壯青年,發給備用槍支彈藥,分成十餘支小隊,開始在周圍“清剿打獵“。對他來說沒有比這種工作更叫人興奮的了,自從在北海道、在倭國的行動被唐王封賞之後,他變得更加嗜血狠辣,被同伴成為“楊王”(“閻王”)。

其餘人組織一下,劃分幫扶小組,老幼協助著開始撤離這裏,向唐王所在方向前進。百十裏的叢林移民們走了三天,有很多婦女兒童開始患病。一問原因,是老孺幼兒,不知道怎樣打開“啤酒瓶”蓋子,沒有喝上空間靈水。醫療小組的醫生和救護人員拿出一些藥品,用玻璃瓶裝的清水把藥丸或藥片指導著送服下去,效果奇佳,這些全部是因為節氣轉換劇烈引起的腸胃不適、水土不服、驚嚇過度之類的小病,在南山書院的成藥麵前,還真不是什麼事兒!更別說還有唐王空間靈水加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