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禦眼見著她的目光變得呆滯,很明顯是走神了,而且還走的很遠很遠。
他也沒有出聲,甚至唇角還勾起一絲莫測的笑意來。
好一會兒,唐秋月才慢慢地回過神來,對上公子禦含笑的眼睛,一瞬間的像是被看透一般的不自在讓她迅速移開了眼睛。
猶豫了一會兒,她終於還是點了頭,“好,我答應。”
公子禦唇邊的弧度越來越大,不知道是笑還是譏。
和公子禦達成協議之後,唐秋月徹底地放下心來了,整日裏也不再憂愁到底該怎麼抱住拓跋詡的小命——當然本質上是保住她自己的小命。
事實上,公子禦是個真正的牛人,他一出手,那就知道有沒有。
唐秋月整日窩在拓跋詡的身邊,自然對情勢的發展一清二楚。
聖旨下達的當天晚上,京都的刺客多的像是天上的星子,一批又一批地湧入了新晉的寒族的府邸,可是出乎士族的意料,原本以為十拿九穩的事情,居然顛覆性地失敗了。
不僅第二天那些寒族都是神采奕奕地上朝了,而且他們派出的刺客居然一個都沒有回去,也就是意味著,全軍覆沒,也變相地證實了他們擔心了一個晚上的真相。
拓跋詡早有準備,挖了一個坑給他們跳不止,還挖了連環坑,可悲的是他們居然還接著跳了下去了。
可是他們身後還有太後呢,而且就不行他們一堆士族鬥不過幾個螞蟻一樣的寒族!何況他們還有軍權呢!
身在淮水那邊和南朝正在打戰的趕緊給撤回來,硤石二城算個毛,就當是可憐南朝送給他們了,如果再不回來“清君側”,那整個北朝就完蛋啦。
——所謂“清君側”,那群士族居然說拓跋詡是為了要立唐秋月這個傻子為後,但是害怕朝臣不同意,所以先下手將前朝後宮都清洗一遍,為立傻子為後做準備。
對於這種腦殘的流言,唐秋月真的是無力吐槽了,我OO你個XX,她真的是躺著也中槍啊有木有,一群腦殘神馬的她真的是懶得和他們計較了。
雖然其實她是有點心虛,要知道事情的導火索,哦不,要知道點燃導火索的那個人就是她啊……
不過這是絕對不能承認滴,而且她現在是個傻子,什麼都不懂,所以萬事就由拓跋詡那貨在明麵上解決,而公子禦在暗地裏解決吧。
其實她的夢想是米蟲啊米蟲!
北朝崇尚武力,一共有三個大營,京畿大營自然是開始就捏在拓跋詡的手上的,掌管京畿大營大概是拓跋詡之前隱忍的時期所作的唯一一件強勢的事情,而且裏麵大部分都是他的直屬手下,這也是為什麼他這次敢這麼孤注一擲的原因。
最起碼就算有人兵變,他也有一道緩衝和反擊的防線。
而另外兩個大營,一個在外和南朝打仗,另外一個四處“剿匪”,好吧,其實就是用他的錢為那些士族養兵,雖然這幾年拓跋詡一直在明裏暗裏地滲透,隻是成效並不是特別大。
要知道武將專權是這個朝代的主要特征,權臣把持朝政,皇權一直被壓製著,直到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才得以解決。
而拓跋詡竟然能夠在危機四伏中把京畿大營的權利抓到手中,也由不得唐秋月不讚歎了,估計曆史上拓跋詡也是這樣的牛人吧,不然胡太後又怎麼會覺得受到了威脅所以先下手為強把自己的親兒子給毒死呢?
不過也說不好,畢竟胡太後的裙下之臣太多了,而且枕頭風從來自古以來就是比龍卷風影響還要大的風,估計是哪個權臣想要篡位,可是又覺得名不正而言不順,所以買通了胡太後的男寵慫恿她把拓跋詡給毒死,讓胡太後擔了罪責。
話說應該是爾朱榮吧?後來又是高歡“挾天子令諸侯”的?
唐秋月有心去查探一下爾朱榮現在的情況,可是轉念一想,這都關她毛事啊,隻要拓跋詡暫時不死,離了這短敏感的時期,她立刻就走人,管他什麼爾朱榮還是高歡的。
等到左右兩個大營開始往北朝京都逼近,士族也正式和寒族對上了,原因就是“清君側”的輿論流言。
因為寒族成功地生存下來並日漸在朝堂之上站穩了腳跟,緊接著就立刻將炮口對準了一群折騰的士族,士族鬧騰著要“清君側”,可是這個理由也隻能自欺欺人,因為作為民眾的寒族已經徹底被拓跋詡晉升的舉動給收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