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淳風不知道白九會在他們即將離開的這一夜去而複返,也不知道醉成那個樣子的王磊會還能去赴約,自然更不知道王磊和白九準備私奔。
在這個夜裏,秦淳風因為龍紋毒痂消除到一半,此時很湊巧地龍紋門記憶傳承猶如潮水般席卷而來,相較於以往,這一次的痛苦也減輕了很多,這全都要歸功於白深。
龍紋第六代傳人,宋朝宋徽年間風水師,原名賴風岡,字文俊,道號布衣子,故也稱賴布衣,又號稱“先知山人”。
其在當時最高的地位是國師,又有“贛南四大堪輿祖師之一”的稱號,所著《青烏序》和《催官篇》等流傳於世。
尤其是《青烏序》,傳聞他剛剛寫完,就被南華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經過一百多年後到了劉伯溫的手中,至此劉伯溫用它輔佐朱元璋成就帝業,更讓他的英名淵源流傳至今。
宋朝徽宗年間,在江西省定南縣鳳山崗,出現了一位飽讀詩書的地理師——賴布衣。
賴布衣自幼聰明伶俐,熟讀四書五經,九歲時即高中秀才。
其父親賴澄山,亦是當時有名的地理師,為人樂善好施,見識淵博。
賴布衣本名賴風崗,字文俊,布衣是後人為他取的別號。
十一歲那年,祖父去世,賴澄山把他叫到跟前,說:“孩兒,你天資聰穎過人,所以我並不打算傳授龍紋門風水之術給你,希望將來你能功成名就,為賴家爭一口氣,現在我要出遠門,為你祖父找一處安息之地,順便想籍著風水的幫助,使你出人頭地,飛黃騰達。”
於是,賴澄山便離家去尋找龍家。
賴澄山沿著九峰山來到粵北樂平縣,隻見那兒山明水秀,靈氣逼人,他猜測在這四周山中,極可能藏有佳穴。
於是,賴澄山就繼續往山上攀登,在不知不覺中,天色已暗了下來,一陣狂風自山頂刮下,賴澄山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抬頭往山上觀看,忽然看見一隻如老鷹一般大的黑鳩,自北方飛來,然後在對麵山崖處消失了蹤跡。
賴澄山心裏覺得很納悶,那隻黑鳩長約兩丈,寬約九丈,莫非是黑鳩精變的?
於是,為了探查究竟,賴澄山立即起身,走了大約四、五個時辰,終於到達了對麵山崖。
賴澄山看了看四麵,並沒有任何鳩鳥的蹤影,正在覺得希奇的時候,忽然看見了一塊模樣怪異的巨石,聳立在山崖邊。
原來剛才賴澄山所看到的鳩鳥,是由這塊石頭所幻化出來的,它背後的山形,正是一般地理師所稱的龍穴。
賴澄山當即掐指一算,算出將來葬在此處的姓氏,其後代子孫將會出現一位宰相和一位國師,並且子孫顯貴,流傳萬世。、
正當他雀躍不已的時候,他看見了一輪月光直射在這山穴四周,心中暗自歎了一口氣,說:“原來是塊犯師地,真是太可惜了!”
在風水理論中,所謂“犯師地”是指最輕易吸取日月精華的靈秀之地。
假如將祖先遺骸葬在此處,後代可享福不盡,但經手點葬之人,在三年之內卻會發生不測,輕者殘廢,重者身亡。
賴澄山不禁憂心忡忡起來,心想:“雖然明知它是塊犯師地,但為了子孫的前途,以及一生勞碌的父親,就是犧牲性命也是值得的。”
隔日清晨,賴澄山馬上趕路回家。
經過三十多天的奔波,賴澄山終於回到了江西,一進門,就對他兒子賴布衣說:“孩兒啊!父親已經覓得一處福地,對你日後的前途有很大的幫助,今後這個家你也要多費點心。”
賴布衣點頭允諾,但心裏卻完全不信所謂風水的奧秘。
賴布衣問賴澄山何時將祖父的骨骸下葬,賴澄山卻告訴他五年之後,賴布衣雖然覺得希奇,但也不便多問,心想父親總是有他的一番道理。
光陰飛逝,五年的時間一晃即過,此時賴布衣已苦讀了數年書,除了個頭健壯不少,在為人處事上也更加成熟穩重。賴澄山覺得是該讓父親入土的時候了,便選了一個良辰吉時,命令家仆買齊香燭紙錢,預備前往粵省樂平縣的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