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猜測,提比略自我放逐。
對於提比略隱居的地點,學者們也花了很多功夫去研究考證。提比略隱居時間最長的地方是卡普裏島,也在米塞努姆海角的死亡山洞中居住過,這些地方被稱為“放逐之地”,在羅馬犯了錯誤的人都要被放逐,這些被放逐的人都聚集在放逐之地。對於提比略離開羅馬歸隱山林的做法,學者們認為是“自我放逐”。
卡普裏島靠海的三麵全是懸崖峭壁,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外麵的人很難接近,提比略還能用書信來管理國家政務。歸隱期間,有傳言稱提比略其實有兩次想回羅馬。一次,他的船靠在了人工湖的花園,但是嚴密的防守讓他放棄了。還有一次,他來到了離羅馬不到4英裏的地方,隻是遠遠地看著羅馬的城牆,然後又離去了。
一個皇帝在自己的國家裏還畏首畏尾,這麼多次的機會他隨時可以回去,但是為何沒有踏出跨入羅馬城的那一步呢?是羅馬宮廷內有提比略畏懼的人,還是與他人達成了協議,從此不再踏入羅馬城半步?提比略離開羅馬後並沒有很快死去,而是過了11年之久。在這期間,提比略躲過了很多劫難。在一個山洞內的時候,突然岩石塌陷,因為侍衛的保護才幸免於難。不過11年後,他還是死在了山洞內。或許命運的齒輪不曾轉動,提比略最終也回到了原點。
第三個猜測,隱居與皇權有關。
對於提比略歸隱一事,古今學者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提比略歸隱隻是一種策略,是為了在暗處發號施令,用神秘的麵紗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羅馬曆史學家塔西佗認為,提比略退隱山野是因為近衛軍長官想謀位,或者是因為提比略的恐怖政策,隱居可以緩和與眾人的恩怨。
第四個猜測,提比略隱居,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們全死了。
曆史學家蘇維托尼烏斯卻表示,提比略是因為兒子們的死而受到了打擊。不過對於這位曆史學家的看法,很多人表示不讚同,因為在渥大維培養兩個外孫的時候,他們就開始疏遠提比略,並且這兩個孩子還是現在的妻子和死去的前夫所生,沒有必要做出離開羅馬城和不做皇帝的舉動。
當時的學者們對於提比略的評價不是很高,提比略在位23年,提比略被認為性格怪僻,行為詭異。而現在曆史學家們則認為,這隻是與提比略政見不和的人對他的攻擊之詞,並且指出,在提比略擔任皇帝的這些年,羅馬國泰民安,因為他崇尚節儉,不對外用兵,注重和平,積極發展手工業和貿易。這些都使得羅馬的國庫得到充實,並且在羅馬人心中,提比略是位好皇帝,隻是他好好的皇帝不做而選擇隱居,這讓人有些匪夷所思,而這個曆史謎案恐怕隻有提比略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