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女王為何終身不嫁?
英國是一個充滿紳士風度的國家,英國雖然為君主立憲製的國家,但是皇室還是受到民眾的尊敬與愛戴,而女王的位置也繼續被傳承。在這麼多傑出的女王中,伊麗莎白一世最受到學者們的關注。
伊麗莎白是亨利八世的女兒,她出生在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尼治宮,她的母親叫作安妮·博林。安妮·博林原來是亨利八世的宮女,安妮·博林與亨利八世的這段婚姻並沒有得到天主教的認可,在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結婚後的三個月,伊麗莎白就出生了。於是伊麗莎白背上了私生女的身份,天主教不承認伊麗莎白的存在,也不準她成為教徒,這導致了伊麗莎白繼位後倒向了新教會。
伊麗莎白兩歲的時候,亨利八世處死了安妮·博林,理由是她沒有為王室生下男孩。年幼的伊麗莎白失去母親後,心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漸漸變得憂鬱、冷漠。直到伊麗莎白死亡的那一刻,她也無法原諒自己的父親犯下的過錯。伊麗莎白為了能夠在王室內生存,她努力學習知識,接受訓練。伊麗莎白在語言上極具天賦,她通曉多國語言,如意大利語、法蘭西語、西班牙語等,並且連難度很大的法文詩都能翻譯出來。
1533年,伊麗莎白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登上了英國王位,瑪麗被稱為“瑪麗一世”。1558年,瑪麗一世去世了,瑪麗一世沒有子女,所以王位的最佳人選隻有伊麗莎白。在瑪麗一世去世的那個晚上,伊麗莎白被英格蘭新教徒、新貴族接了回去,在眾人的擁戴下坐上了英國王位,伊麗莎白被稱為“伊麗莎白一世”。伊麗莎白登基的時候十分年輕,她那時隻有25歲。伊麗莎白身材細挑,她繼承了母親的美貌,她喜歡打扮自己,舉止也優雅大方,再加上有了英國女王的頭銜,更吸引了歐洲不少的貴族男子。
伊麗莎白是個異常優秀的女人,但是婚姻卻讓人頭疼,以至於伊麗莎白孤老一生。伊麗莎白不願意結婚,那麼這位女王是如何想的呢?集美麗與智慧於一身的女王終身未嫁,這個謎團一直困擾著學者們。學者們對伊麗莎白終身未嫁做出了幾種猜測。
第一種猜測是:出於政治的考慮。
有專家表示,伊麗莎白能夠帶領動蕩的英國走向繁榮,其中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與她的智慧有很大的關係;還有一個就是伊麗莎白將自己的婚姻當作獲取利益的手段。由於伊麗莎白是私生女,她女王的身份一直得不到認可,這個時候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突然向伊麗莎白求婚,當時西班牙在國際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因為腓力二世的關係,伊麗莎白從中得到的好處可想而知。但西班牙是一個頑固的天主教國家,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和腓力二世的結合必然會給英國新教徒帶來噩夢。直到伊麗莎白的統治地位穩固後,她最終以宗教信仰不同拒絕了腓力二世。
伊麗莎白在各種政治力量之間遊刃有餘,使英國一躍而上,在強國中立穩足根。這樣一位極具魅力的女人,一直有無數的追求者。但是伊麗莎白一世卻將自己的婚姻作為一種資本,一種可以用於外交的資本。在外交中獲取政治力量,使得自己的統治堅不可摧。英國著名學者羅素表示,王室的婚姻需要考慮到眾多的因素,如政治、經濟、國際等等,這些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稍微處理不當就會引來國際糾紛。而伊麗莎白終身未嫁,不是因為有生理和心理的缺陷,隻是她的眼光看得長遠。伊麗莎白為了英國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