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3年12月10日深夜,他又喬裝成天主教神父,與摩根悄悄來到教皇駐巴黎使節的府邸,請求轉達他給科莫與教皇的兩封書信,再次竭誠表示希望為天主教事業效忠的願望,並將采取對耶穌教會和蘇格蘭女王極為有利的行動。與此同時,英國駐法大使愛德華·斯塔福德卻向英國女王呈文,說威廉·帕裏要立即回國陳述極其重要的情報,還為他請功。

1584年1月,帕裏回到英國。女王在白廳單獨召見了他。帕裏當麵奏稱:他是耶穌會教士在教皇指使下派來暗殺女王陛下的。不久,帕裏又收到從巴黎轉來的教皇與科莫的兩封信,要他“實現自己神聖而崇高的意願”,答應“將讓他在天國裏得到優厚的報酬”。他立即把兩封信呈獻給了女王。為此,他得到了女王的優厚賞賜。1584年11月,他當選為英國肯特郡的議員。此後,女王還多次召見過他。

可是,正當他取得女王信寵、飛黃騰達之時,他卻又幹出了兩件匪夷所思的事。一是多次與他的親戚,也是英國間諜的愛德華·內維爾,提到暗殺女王的計劃。二是同年12月,他被昆斯博羅地區推選為上議院議員後,竟在議會中公開尖銳抨擊政府反天主教的新法律,引起議員們的憤怒。上議院要求逮捕他,後因女王的幹涉和他的道歉,他才得到寬恕。

此事平息不久,他又一次向內維爾提出謀殺女王的計劃。內維爾出於恐懼,向首席大臣弗侖西斯·沃辛海告密。帕裏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是為了繼續騙取教皇信任,還是確有謀殺女王之心呢?威廉·帕裏的一係列行為使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久,威廉·帕裏被捕,被交付法庭審判。盡管他在“悔過書”中千方百計為自己辯解他毫無謀殺女王之心,但是,法庭仍認定他是受教皇委托派到倫敦來執行暗殺女王計劃的,判他犯有叛國罪。

1585年3月2日,帕裏被送上斷頭台。這樣的處決對帕裏來說是冤案呢,還是罪有應得,很難說清。帕裏到底是誰家的間諜,亦難以說清。

如果說他是英國間諜,並確信他在國外“投靠”教廷的活動,隻不過是用來掩護他的身份、騙取對方信任的一種手段的話,那麼,為什麼在他取得暗殺女王的真實情報、立下大功之後,伊麗莎白女王又把他推上了斷頭台呢?

如果說他已被教廷收買,成為反英分子,被派回英國執行暗殺女王計劃的話,那麼,當女王多次單獨召見他的時候,他為什麼沒有趁機下手,反而拖拖拉拉,還把暗殺女王的計劃公開呢?

如果說他是雙麵間諜,那麼,在他即將取得成功之際,為什麼還要去為國際反英勢力擔風險,落得個因叛國被處死的下場呢?再說他這時的言行還能得到教廷的信任嗎?他成為雙重間諜的動機又是什麼呢?

“帕裏陰謀”本身就是一個縈繞著無數謎團的難以說清的曆史疑案,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新的線索,讓人們可以借此搞清楚威廉·帕裏為什麼會做出如此之多讓人難以理解的怪異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