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劃歸美國版圖的來龍去脈

夏威夷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被人稱為“太平洋的心髒”,於1959年作為美國第50個州加入美利堅合眾國。這裏有豐富的農業資源,盛產甘蔗,波利尼西亞人是這裏的原始土著居民。從19世紀初開始,美國商人、傳教士和政客就開始到島上活動。1839年,土著人領袖卡默哈默哈三世建立了君主立憲製的政體,提倡宗教信仰自由。1842年美國承認夏威夷獨立,1842年至1845年期間,美國人西·尤德成為夏威夷島的總理,l887年,美國獲得了在珍珠港建立海軍基地的權利。

19世紀末期,美國決定吞並夏威夷。不過,下定這個決心並不簡單,在這個過程中曾經發生過激烈的爭論。麵對四起的反對聲,是誰堅持主張吞並夏威夷的呢?這離不開三個起決定性作用的重要人物,他們分別是阿爾弗雷德·馬漢、西奧多·羅斯福和亨利·洛奇。

在眾多主張吞並夏威夷的人物中,阿爾弗雷德·馬漢占有重要的地位。馬漢是西點軍校一位教員的兒子,1884年被聘為紐波特海軍作戰學院的教師,之後逐漸成長為著名的海軍軍官和海軍戰略家。馬漢在最初任教的時候,便對海洋的控製權提出過自己的見解,但並沒有引起重視。自那以後,他苦心研究,1890年,他的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著作《海上實力對曆史的影響》出版了。在這部書中,他運用大量的篇幅論證了強大海軍、海外基地和貿易對國家發展的作用。這本書批評了美國的對外戰略部署,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這部書出版後,受到了軍事界和政治界的極大重視,一度被列為美國海軍高級軍官的必讀書目之一。

從馬漢的軍事思想來看,他是一個典型的擴張主義者。當時,美國的一些政治家主張美國向拉丁美洲擴張,但馬漢卻認為向遠東地區擴張同樣重要。對此,馬漢不但積極出謀劃策,而且千方百計地遊說政府的決策層人物。他向當時擔任海軍部助理部長的西奧多·羅斯福提出建議,一定要注意日本人口在夏威夷群島上的增長,所以在這之前應該把群島奪到美國手中,然後才能解決其他具體問題。

羅斯福在擔任海軍部助理部長期間,就是積極主張美國要吞並奪取夏威夷的海軍軍官之一。當馬漢向他提出建議後,他更是與馬漢一拍即合。與此同時,他還對這個主張進行了補充,必須以實力解決夏威夷群島的事情。

除了馬漢、羅斯福之外,美國國會眾議院海軍委員會委員亨利·洛奇也對吞並夏威夷很感興趣。他覺得,當時對美國造成威脅的不隻是一直與美國作對的實力敵手英國,新崛起的日本也即將會成為美國最大的敵人。1895年,洛奇進入參議院,加入了對外關係委員會,他不遺餘力地為美國安全的各種必備因素辯護。在這些辯護中,最重要的一項主張,就是吞並夏威夷。

當時,美國參議院已經對夏威夷的問題展開過激烈的辯論。1895年3月2日,洛奇發表了言辭激昂的講話,他令助手把一張大幅太平洋地圖掛在會議室的牆上,拿起一根教棍指著地圖上的夏威夷,對眾人說:“這個群島上的這些人並不重要,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這些島嶼的位置,以及島嶼本身巨大的商業價值和肥沃的土壤,這些就是我們必須占領它們的理由。”除此之外,他又闡述了夏威夷群島的軍事價值以及在戰略上的重要性,英國並沒有在夏威夷島設立海軍站,但是,夏威夷群島卻是太平洋的中心,就像連通太平洋的一把鑰匙,美國擁有這把鑰匙後,就可以成為太平洋上的霸主。

洛奇的講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馬漢在書中闡明的戰略原則,經過洛奇的解釋,已在國會中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最後,洛奇的主張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甚至白宮及麥金萊總統都點頭同意,並督促盡快實施這些主張的合理部分。

綜上所述,美國吞並夏威夷並不是一個人的建議就可以完成的,馬漢對此提出了理論性的建議,羅斯福為此推波助瀾,洛奇運用智慧推波助瀾,在國會中進行了決定性的發言。至於三個人到底誰是吞並夏威夷的主謀,看來還得進一步研究才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