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團重重的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是美國人的一場噩夢,日本成功偷襲了珍珠港。它是美國人心中難以愈合的傷痛,更是美國軍事史上的恥辱。在這極短的時間內,美國幾十年苦心經營的成果化為烏有,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事件發生後,原本沒有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宣布加入戰爭,戰爭的局麵迅速發生了逆轉,德、意、日等野心勃勃的國家的末日也到來了。雖然日本偷襲成功,但是它卻把自己入侵多年的成果葬送掉了。長久以來,人們覺得珍珠港事件的背後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日本為什麼竟然輕率地偷襲了當時軍事力量強大的美國?如果是稱霸世界的野心驅使的話,難道日本就沒有想過偷襲的後果嗎?
事件發生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進行到第三個年頭了。在亞洲,中國人民為抵抗日本法西斯入侵的全麵戰爭已經進行了四年;在歐洲,英國、蘇聯等正被納粹德國的鐵蹄無情地踐踏;所以,當時幾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美國身上,擁有巨大實力的美國卻沒有果斷地加入反法西斯戰爭的陣營中。雖然當時日本已經極大地損害了美國的利益,但美國也隻是不再續約《日美通商航海條約》。之後,德、意、日聯合為軸心國嚴重侵害美國利益時,美國總統羅斯福把太平洋艦隊留駐在珍珠港,這實際上是對軸心國的一個警告。但軸心國特別是日本日益膨脹的野心已經無視美國的警告,當美國宣布中止美日貿易時,資源極為缺乏的日本決定不惜對美一戰。已經殺紅了眼的日本,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美國,最終,日本將襲擊目標鎖定了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
珍珠港屬於位於北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島,東距美國西海岸約3800公裏,西距日本約6000公裏,距菲律賓約7000公裏,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被人們稱為“太平洋的心髒”。l909年,美國開始在此建設海軍基地,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珍珠港已成為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重要海軍基地。日本這次襲擊行動的最高指揮,是當時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的山本五十六。他原本極力反對向美國開戰,但當他了解了日本對美開戰的計劃和戰略後,作為海軍航空兵戰略專家的山本,突然改變了最初的想法。他提出首先突襲美國太平洋艦隊,削弱美軍戰鬥力,然後再對美國實施進攻,乘勝追擊,從而贏得勝利。表麵上看,這一戰略似乎很合理,但是,日本真的有那樣的軍事實力拿下珍珠港嗎?如果拿下後,整個美國真的會因受重創而一蹶不振嗎?
突襲之前,1941年12月7日,山本的計劃得到天皇認可後,他做好了充足準備。為了確保偷襲的突然性,日軍先後任命親美派野村吉三郎、來棲三郎等人為和平特使,赴美談判,以此來轉移美國的注意力,以使美國放鬆警惕。1941年l2月7日,山本一聲令下,日本飛機對珍珠港展開了猛烈地轟炸,毫無防備的美國海軍被打得七零八落,幾分鍾後,日本指軍總部就收到了負責轟炸的指揮官的勝利電文:虎!虎!虎!不到兩個小時,日本突襲珍珠港的軍事行動就以勝利告終。當天晚上,美國總統羅斯福緊急召開內閣會議,商討對策。第二天,羅斯福總統竟然從輪椅上站起來,向世界宣布:美利堅合眾國與日本已經處於戰爭狀態,美國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以此看來,美國在遭受侮辱性的打擊後終於加入了維護世界和平的隊伍中。可是,綜合實力上落後於美國的日本,竟然可以在幾千公裏之外成功地突襲成功,這實在令人費解。難道這裏麵另有隱情?美國失敗的背後,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嗎?
許多曆史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有一部分研究者給出了一個讓人吃驚的解釋,他們認為珍珠港事件其實是羅斯福有意設計的“苦肉計”。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思想非常嚴重,羅斯福對英、蘇、中等國援助的計劃常常受到掣肘。雖然羅斯福已經看透了德、意、日軸心國的野心,但是國內的孤立主義勢力隻圖眼前利益,不願參戰。所以,羅斯福不惜以珍珠港為代價,讓孤立主義勢力的幻想破滅,從而喚醒民眾的正義感。據說,當時美國已破譯了日本的外交密碼和至關重要的海軍密碼,也就是說,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前,羅斯福就已經對日本的行動了如指掌,但他卻任由日本把事態擴大,沒有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