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為什麼終生不娶?

他是19世紀著名作曲家中唯一的一位維也納人,出生於一個小學校長之家,有十幾個兄弟姐妹,但這些孩子中,算他在內隻有四個人活了下來。他的音樂天賦極高,4歲時便跟著父親和哥哥分別學習小提琴和鋼琴,而且很快超過了父兄,人們稱他為“音樂神童”。他就是弗朗茲·舒伯特(1797~1828),在他短短的31年的生命中創作出1500多部偉大的音樂作品。

舒伯特熱衷音樂。當時,從事這一職業的人,不僅收入不高,也沒有地位。因此,父親曾經強烈要求他告別音樂,否則就與他脫離父子關係,但他依然堅持。正是這種執著和堅定,才讓今天的我們聽到很多優美的樂曲,如《魔王》、《菩提樹》、《鱒魚》、《死神與少女》、《流浪者》等,還有他的九部交響曲中的《C大調交響曲》《未完成交響曲》,它們創造了19世紀著名抒情交響曲的新典範,僅僅這兩部交響曲便足以奠定他一流作曲家的地位。

舒伯特被後世讚譽為“歌曲之王”。可令人不解的是,如此優秀的一個音樂天才,卻一直過著單身的生活,一輩子都沒有結過婚。照理說,舒伯特這樣一位具有詩人的性格、羞怯而熱情的人,他的聯想力很豐富,作品中常常充滿了浪漫的氣息,他對愛情應該更為敏感,可為什麼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卻沒有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愛情呢?

根據資料發現,舒伯特是有過愛情的,他的作品《少年時期的夢》就是獻給一位叫泰營莎·格羅普的女子的。但是,這個女子沒有理睬舒伯特,而是嫁給了一位麵包師,因為麵包師的收入可以確保她衣食無憂。舒伯特還與一位歌手交往過,但最後也沒有走入婚姻的殿堂。

為什麼這些愛情沒有結果呢?有些人把原因歸結於舒伯特的相貌。

的確,舒伯特長得不討人喜歡。傳記作家們在對他的外貌描寫中這樣寫道:“他個子比一般人矮,手臂滿是肌肉,手指粗而短,臉部圓得像月亮,前額狹小,腦門很大,嘴唇很厚,眉毛像兩堆雜草,鼻子塌陷,沒有鼻梁,鼻頭上翹著,隻有眼睛好看,但卻被厚厚的眼鏡遮住,即使躺在床上時,也常戴著眼鏡。”所以,人們覺得,這樣長相的男人怎麼能贏得女人的芳心呢?

還有一些人把舒伯特沒有結婚的原因歸於他經濟狀況的窘迫和性格因素。

音樂在當時並不能給他帶來很好的收入,他一生窮困潦倒,從未過上幾天富裕的日子,他的一生甚至比莫紮特還要悲慘很多。他是一個專門作曲的人,並不能給人演奏,所以沒有辦法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來維持生計。雖然他出售了成千上萬份作品,但那通常隻能換來一頓飯錢。大家一定知道那首《搖籃曲》吧,這首世界名曲當時隻為他換來了一份烤土豆。所以他的生活隻能靠一些朋友的接濟,過得朝不保夕。在這樣窘迫的生活境遇下,他當然沒辦法考慮結婚。

再來說說舒伯特的性格。從他的畫像上來看,他的表情告訴我們,他的性格很內向,膽怯並且優柔寡斷,他雖然喜歡和朋友聚會,但隻限於一幫誌同道合的音樂朋友之間。對於愛情,他表現得很謹慎,比如,他曾經暗暗喜歡上了他的學生卡羅琳·埃斯特哈賽,她是一個匈牙利貴族家庭的女兒,舒伯特考慮到自己的性格和處境,並沒有向姑娘表白。舒伯特在日記中寫道:“當我想歌唱愛情的時候,它就會轉向悲傷。”“隻要想到結婚,就會恐懼。”“不論給予我的是愛情還是友情,全都是一種痛苦。”由此看來,他從來沒有為自己的愛情打算過,也沒有奢望得到別人的愛。

除了長相、性格與拮據的生活處境外,還有些人覺得舒伯特沒有結婚還有可能是受貝多芬的影響。

貝多芬是舒伯特的偶像,舒伯特把他當作神一樣崇拜著,舒伯特曾經說:“有時候我也做過夢,但是在貝多芬之後,誰還能做什麼事情呢?”可見,貝多芬在他心目中非常神聖。

舒伯特曾經懷著誠惶誠恐的心情去拜見貝多芬,可是卻沒有見到,直到貝多芬去世的前一星期,他才得以見了一麵。在貝多芬的葬禮上,舒伯特是舉著火炬送葬的少數人之一。舒伯特臨死之前唯一的要求,便是想與貝多芬葬在一起,他的這個願望直到1888年才得以實現。

大家知道嗎?貝多芬也是未婚的,他在舒伯特那崇拜的心境中,有著一種神秘主義色彩。舒伯特的心目中也許隻想效仿他心中的偶像,滿足於現在的生活,一心創作屬於他心靈寄托的音樂,不願去想結婚的問題。

一位浪漫主義作曲家,創作了無數經典,卻沒有享受過愛情的甜蜜。這裏麵真正的原因,或許隻有他自己最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