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廖立確實有才能,若是用的好,則是又一個龐統一般的人物,可惜此人太過於心胸狹窄,不容於南楚朝臣之內。
廖立剛入劉協部下之時,劉協正是缺少謀主之時,可是劉協在奪下荊襄之時,先有徐庶,再有諸葛孔明,即便是二流的,也有蔣琬、伊籍、馬良、劉巴等有才之士。廖立這才逐漸退出南楚的權利中心。
在劉協在位期間,諸葛亮坐鎮之時,廖立一直苦於無出頭之日,每每與朝中眾臣爭鬥,就是為了博取眼球,好再複以前的輝煌。
可惜劉協天不假年,早夭,諸葛亮終於落下了帷幕,可是又有吳懿威震南楚朝野。廖立心中不滿之下,開始串聯朝中鬱鬱不得誌,或者是不滿吳懿的世家、官員等,準備秘密舉事,推翻吳懿。
可惜這件事情早就已經被吳懿的密探打聽清楚了,而吳懿也樂得看戲,任由廖立串聯各方,他想要趁這個時機看一下朝中到底有多少人在反對他。
公元220年七月,吳懿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了。遂當先發難,剔除了所有反對他的世家與官員,牽連的人數已經達到了萬餘人。荊襄巴蜀之間的世家和官員幾乎被肅清一空。
搞得南楚朝野人人自危。唯恐哪一天厄運會降臨到他們的頭上。廖立起兵失敗以後,於府中自刎。廖立雖死,可是吳懿卻明顯不想就此罷休。
他先是廢除了廖立南陽公的爵位,又誅殺廖立四子妻女父母於城郊,這還不算完,廖立所在的廖家宗族、姻親等人,被吳懿罷免誅殺。在吳懿誅殺的數千人中,光這些人就有數千。
而魏延也因為反對吳懿的殘暴,誓死抵抗。被吳懿罷黜了他巴公爵位,削其兵權族人獲罪入獄者不計其數,魏延自此不滿吳懿愈甚之。
公元221年,吳懿起兵攻打北晉,劉辯以高順、趙雲、張苞、關興、張遼、李典、黃敘、太史慈為將,兵分七路,前去阻擊吳懿之兵。以荀攸為謀主,調度諸軍。
可是荀攸此人生性求穩,一路穩紮穩打。與吳懿兵馬互有勝負,遷延日久之下,空耗了大量的糧草,也隻是把吳懿阻擊在了江淮一線。
劉辯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遂調荀攸回京,派遣已經年逾四十、六旬的郭嘉、賈詡為謀主,分掌東西二軍。
賈詡、郭嘉二人接掌兵權以後,卻大改以前荀攸的策略,改為退軍。除了白水關、壺關、虎牢關、汜水關等險要關口之外,至於其他地方,反而接連退兵,將徐州、豫州、兗州等中原之地相讓。
眾臣及朝中文武不解其意,紛紛向劉辯進諫,讓劉辯罷黜賈詡、郭嘉二人,就連武將,也是紛紛請戰。唯獨劉辯接到消息以後,微微一笑,明白了賈詡二人的意圖。駁斥了眾臣的勸諫。
公元223年,南北大戰兩年以後,賈詡與郭嘉相互配合,開始反攻。在司棣地區設伏,全殲南楚二十五萬兵馬。又得魏延、諸葛亮等人的配合,於江淮一代,滅吳懿、劉饋、冷苞諸將。
公元223年五月,諸葛亮北上長安,向劉辯呈上了降表。劉辯大喜,遂大封南楚文武。
“封劉繼為東都王,食實封於洛陽,邑八百戶;
封魏延南城公,食實封於汝南,邑三百戶;
封文聘為定襄公,食實封於襄陽,邑五百戶,為荊州行軍都督;
封陳到為南江侯,食實封於青州,邑三百戶;
封甘寧為巴南侯,食實封於巴郡,邑三百戶;
其餘武將各有封賞!
封法正為西孝公,食實封於漢中,邑三百戶,為川蜀之長,坐鎮兩川;
封諸葛亮為武鄉公,食實封於益陽,邑三百戶,坐鎮荊州;
封劉巴為孝南侯,食實封於南陽,邑三百戶,坐鎮豫州;
封蔣琬為下邳侯,食實封於徐州下邳,邑三百戶,坐鎮徐州;
封伊籍為泰安侯,食實封於泰安,邑三百戶,坐鎮青州;
封馬良為為濮陽侯,食實封於濮陽,邑三百戶,坐鎮兗州;
……
其餘文臣各有封賞!”
後劉辯調諸葛亮回中央,入尚書台;調法正入中書省;調伊籍、蔣琬、馬良等人為九部副手;調劉巴入門下省,其後三年,劉巴為門下省首相,進入北晉中央核心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