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宗二人聽罷,心中暗讚一聲“真忠貞之士也”!可是劉丁卻不肯就此罷休,於當日下令,將鄭氏殘骸進行鞭屍,曝屍荒野喂了野獸。
毛宗二人聞此消息,暗罵劉丁愚蠢,如此貞潔烈士,不思善待之,以收眾軍之心,反而行此不仁道之舉,真是自斷臂膀。
公元340年正月初一日,登基為帝,尊在長安堅守破敵,以致兵敗而夭的劉建為“漢烈帝”,大封文武。拜毛宗為司丞,總攬東都政事,尊高虔為大將軍,執掌大漢僅剩半壁江山的軍務。
後三年,在劉丁的帶領之下,還真的做了不少實事,先是平滅了南蠻、烏桓、五溪蠻、山嶽、百越、高句麗六部的叛亂,梟其首領,又重新扶立新族長,為己軍所用。
又二年,以此六部協從軍,平定了南起嶺南、江東、荊襄、兗豫徐青司,北至平定幽代趙韓諸州的叛亂,使除了原三輔、西涼、雍州、西域、河套、漠北六區域之外,全部收複。
並以並州潼關、臨潼、雁門、壺關、陳倉、斜穀、祁山、五丈原,以及後來劉辯於幽州與原河套東部地區,修建的三處要塞為中心,將鮮卑人包圍在了三輔河套地區的以北、以西地區。
長安劉丁的手下人多次向劉丁請令,讓劉丁下令,向三輔之地發起進攻,收複失地,可惜劉丁已經被打怕了,說什麼也不願意起兵,
不過這樣也好,經過了五年的治理,劉丁所掌控的地區裏麵,賊寇逐漸被肅清,再加上中原地區大熟,糧草軍械充足,百姓在經過了將近十餘年的戰亂之後,再次得享太平。
公元351年,本來畏懼鮮卑人如猛虎的劉丁,也不知道抽了什麼瘋,突然調集全部大軍,共計三十五萬人,向三輔之地,發起了進攻。
劉丁的孤注一擲,還真取得了一些成果,成功收複了三輔、隴右、涼雍地區。
在公元352年,毛宗向劉丁提出建議,準備攜大勢,兵分三路,一路出並州入河套,一路出長安北上,一路西出雍涼地區,收複西域。
劉丁還在毛宗的建議之下,赦免了西域反叛的群臣,收攏了眾人之心,成功策反此地百姓世家,收複西域。
河套經過了百十年的經營,早就已經融入了中原文化,劉丁的大軍還未到地方,此地官員便紛紛望風而降。
唯獨從長安北上的由張飛之後張廖帶領的大軍,打了三個多月沒有任何建樹。花樣作死的劉丁,覺得自己頗有高祖、光武、太帝之風,收複北方隻在頃刻。
故而對張廖大為不滿,不僅陣前換帥,還將張飛之後的滿門給抄斬了,並將張飛的爵位給革除,還收回了張家的永業田,引起了眾將士的不滿。
此戰非張廖之罪也,他北上所麵臨的正是鮮卑人的主力部隊,不是河套、西域的那些散兵遊勇所能夠想比的。
在內中糧草不濟,外麵又無援兵的情況之下,張廖能夠以三萬兵馬硬抗鮮卑十餘萬精銳騎士三個多月,不僅無過,反而有功。
可惜劉丁的花樣作死,不僅禍害了一名功臣,還引起了麾下文武的離心離德。
公元342年春三月春耕以後,劉丁親率大軍北上,沒有做什麼充足的準備,便貿然的與鮮卑人進行決戰,結果陷入埋伏,被迫簽訂了城下之盟,割讓了河套地區給鮮卑人,還讓鮮卑人給擄掠到了北方塞外苦寒之地。
國不可一日無君,長安的文武大臣遂立劉基的曾孫劉朗在長安繼位為君。
劉朗在長安繼位以後,尊劉基為“豐帝”,祖父劉曾為“貞裕王”,父親劉軍為“長平王”,並一改昔日劉丁製定的國策,開始休養生息,用鮮卑俘虜換回了大批被鮮卑人擄掠到北方的漢人將士。
並對他們多加撫恤、恩賞,一切以仁義為主,發展人口,並從鮮卑人手裏一點一點的收回了失地,並嫁劉丁之女劉淳北上與鮮卑人和親,尊劉丁為“節帝”。
劉朗在位三十七年,國大興,劉朗在長安病殤,次年劉朗之子劉正繼位,尊劉朗為“中帝”,取中正平和之意。改元“康正元年”。
劉正繼位以後,延續了劉朗的國策,並大力發展民生,重新疏通了運河以及各處直道,國力較之以前再度大漲。
而劉丁呢,自他被擄掠到了北方之後,被鮮卑人給幽禁了起來,一直到劉淳和親到此,劉丁方才知曉,中原已立劉朗為帝,大怒之下,欲要逃跑,卻不料被鮮卑人發現。
自此以後,鮮卑人防守劉丁就更加的嚴密了,又三年,劉丁在逃跑之時,被鮮卑騎士射殺在了北方塞外之地。
再說劉正繼位十三年以後,過勞而死,長子劉平繼位,尊劉正為“隆帝”。
在劉平繼位十三年後的某日,劉平正在安寢,卻於睡夢之中看見一人,飄飄蕩蕩的向他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