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老海軍(二)(1 / 1)

據老海軍描述:

一九三七年間,日軍大舉入侵。中國海軍有南北兩大基地,北方的已經自沉戰艦,喪失戰鬥力,南方海軍主力集結在江陰要塞。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上將等,為執行蔣介石高層的防守堵截策略,以掩護江南政府、單位、工廠等機構人員和輜重西撤,提出沉船封堵長江河道的作戰方案,得到國防部批準。

以為此舉即可擋住日海軍進攻,還可以截住上遊一個日本陸軍師團和十三艘戰艦。結果代價昂貴,自折羽翼。削弱自己許多戰鬥力、喪失作戰良機、縮小了己方艦支水麵機動範圍。會議作部署時,內有日諜走露頭風聲,致使日軍艦大搖大擺,在沒有封江時,就安然撤離,從岸防陸軍和國軍戰艦眼前溜走。

葫蘆問老海軍,當時敵我雙方軍力對比,情況如何?

“敵強我弱,懸殊很大,與甲午海戰不是同級別對抗,來了四艘航空母艦,同時我軍喪失了空軍的責任。開戰兩個月內,中國空軍沒有戰機進入戰區參戰,而在附近有國軍自己的空軍力量。

日本飛機從航母起飛,多是雙翅膀的老舊飛機九四型艦爆,飛行投彈技術和勇敢程度都很一般,甚至糟糕。激戰過程中,僅有一兩枚炸彈空投直接擊中我方艦隻,其他都是在周圍落水後間接爆炸。”

“間接爆炸有殺傷力嗎?”葫蘆詢問老海軍。

“有,威力大距離近,彈片可以擊穿艦舷,也可殺傷艦艇艙麵人員。強烈連續的水中爆炸,可以摧毀艦艇內許多設備,包括人員。深水炸彈炸潛艇就是這個原理,利用水的壓力傳送爆炸的能量。”

“為什麼沒有空軍參戰?”葫蘆又問。

老海軍解釋,“起初,開戰前,空軍執行任務時,沒有通報海軍,經常從艦隊上空掠過,被誤認為是敵機。為了減少誤會和解除艦隊頻繁防空勞頓,海軍要求空軍禁止進入戰區。戰鬥開始後,海軍沒有與空軍合作,致使日本人在戰區領空如入無人之境。”老海軍說,在舊軍隊裏相互合作很難, 在多數的戰鬥、戰役中各行其是,為自己想得多,幫派林立,難以團結一致。

老海軍羅列了敵我雙方的對比和當時情況:

海軍司令一級上將陳紹寬從歐洲返回戰區,率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十艘三千至五千 噸巡洋艦,其中半數是北洋老艦,故自沉長江航道,試圖阻止日軍。一共先後自沉四十多艘艦船。美其名曰破釜沉舟。餘下五艘巡洋艦,十三艘炮艦,十餘艘魚雷艇、炮艇及輔助船艦。

劉興上將擔任江防總司令,由東北軍第五十七軍分擔江防,淞滬之戰消耗了該部第一一一師的力量,江陰防務實際上是由第一一二、一零三兩個陸軍師承擔,按說海軍也由劉興上將統領,不知詳情,海軍獨自指揮本軍種,空軍作為當時年輕軍種,沒有直接被劉總司令直接使用。形成各自為戰,缺少配合,各打各的杖。依托江陰要塞防禦工事,號稱東方馬其頓,總兵力不足於四萬人迎戰日軍。

日軍第三艦隊司令長穀川清,率第三、四艦隊。八個作戰隊,四十餘艘大小艦艇,及加賀號、赤城號、龍驤號, 鳳翔號四艘航母,並航空隊,數百架戰機,及日陸軍第十三師團,總兵力有十萬人。軍力對比懸殊,敵強我弱。

從七月中旬開始,日軍先是空中偵察、襲擾數周,之後陸、海、空三軍輪番進攻。越來越凶猛,如同狂潮不止,層層疊壓,鋪天蓋地。飛機炸彈像下餃子一般往下砸,數百架次的戰機,蝗蟲般滿天飛舞。

在沒有任何戰機阻攔的情況下,日軍把我軍的艦隊當作固定靶船,輪番轟炸。

“因為被自己的沉船擋住,海軍無法向敵人艦隊衝擊,無法完成相應機動,並且都采用錨泊方式在等死,如同三國時期,曹操艦船被連環陣捆住手腳,猶如浴缸裏的鯊魚,無用武之力。” 說到這裏,老海軍已經很激動。

戰鬥中有不少當地漢奸,為敵機導航,夜晚在艦隊周圍點燃煙火,發射信號彈。“中國漢奸文化在世界可能具有領先地位。抗日戰爭中,漢奸從民間到政府風起雲湧,以至於在華北地區,出現了一名占領軍身後有七名本地走狗,協同作戰。”老海軍說到這裏,停頓了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