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軍旗獵獵(2)(1 / 3)

“海軍吃銀子長大,我們可沒那麼多錢給你們花。還是另想辦法吧。”主管財政有關領導堅決不同意這麼幹。

此事鬧到了中央文革領導小組,周總理把有關人員叫去,指示海軍錢要用在刀刃上,積極想辦法,尋找最佳方式快上馬,另辟蹊徑快出活。用搞原子彈導彈的精神,搞出一批與時代靠攏的艦支,絕不能讓帝國主義再打海上入侵的主意。

經重新構想,選用更佳人選。海軍裝備部林部長調任某機部黨核心小組,分管生產科研,千鈞重擔壓上肩。

老將出馬似黃忠,他分析情況後,首先提出切合實際有創新理念的“以造代修”構想,以解決護衛艦長遠建設。

他主張,國家目前已初步具有能力自行研製和建造各種中小型艦艇,國產鋼材器材主機武備及多種配套設備實現了基本立足於國內。工程技術設計方麵,除某院專業研究機構外,某造船廠已初具規模,建造過零一型護衛艦,國家已形成了一支精英薈萃的艦船設計和生產隊伍。

關鍵在於提出切合實際的戰術技術標準。

有的放矢,綱舉目張。他抓住了關鍵,不負眾望。

老驥伏櫪,部長親自組織相關廠及相關部的有關單位,向海軍提交切實可行少用經費的錦囊良方:

船型:艦體尺度身段可大部分比照研製中的##級艦。其線型在某所已做過船模性能試驗,實踐證明可取。

動力:使用正研製的中速柴油機。該機某廠已研製多年,有把握過關,相關部件等也可在蘇浙地區協作供應。

航速:主機功率接近六千瓦,可使該艦航速超過26節(48公裏、小時)。這一指標基本達到當時海洋國家護衛艦航速25節(46公裏、小時)以上水平。

主炮:拆卸老艦上蘇製高平射雙用單100及130艦炮代用。仿蘇正研製的改進型雙100艦炮沒過關,單100艦炮國內無仿,隻得如此。庫存近四十座,能整裝一個支隊。

副炮:采用國內已批產雙37炮。該炮在胡誌明小道對空作戰中,被充分肯定:“三七炮萬歲!”當時,陸軍采用37炮矩陣聯防,形成強中大低空火力網,使得鬼怪式戰鬥機難以順利突防。老美急了,便用B-52高空投彈,地毯式拉屎,成千山萬噸往小道上砸,作戰成本劇增。終了惹怒了納稅人,滿大街遊行示威。

“你們跑到太平洋西岸,連吃帶拉消耗的都是我們的票子,不行!趕緊提褲子回家吧,反對你們在熱帶叢林裏跟越猴和龍大個子熊大掌們沒完沒了。”山姆家的白臉黑臉都急了。

導彈:有兩方案可供選擇,其一,黃蜂級艇用固定發射架;其二,零一護衛艦改裝成功的回轉式發射架,配裝稱冥河式“上遊一號”導彈。此彈同導彈艇所用型號,實戰有效射程20到60公裏,戰鬥部最大穿甲力達到90公分,威力巨大!可擊穿航母主機部位多層重裝甲,並可攜帶原子彈頭化學生物彈頭實施戰術攻擊。

部長下決心利用零一改裝成果,加配雷達指揮儀等電子智能設備,使戰艦趨於完美。

七四年,日理萬機寢食難安的部長與同僚寫出《關於建造一批對海導彈火炮護衛艦的建議》,斟酌後報部核心領導小組,附上建造方案。

思路清晰“以造代修”方略凝聚了過人智慧,力圖走出一條研究,製造,改進,提高,再研製,再生產,腳踏實地提高發展之路。突破“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的悲觀思想,“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信自強,生生不息。

如若單純追求技術先進,一代國產導彈護衛艦勢必會搞成大而全不切實際的全新艦型。如同空中樓閣,畫餅充饑,直落的天方夜譚。一味追求大而全,將同時展開諸多研發項目,陷入諸多困境。八麵遇敵,極有可能形成研製,攻關,再研製,再攻關,乃至周期庸長,一籌莫展。從而使研製出的艦艇墜入到落後惡性循環,形成怪胎,延誤時間增加經費,勞民傷財。

為此,部長在某部內積極展開說服工作,與某廠反複研究蹉商,力求:適當先進,速成攻關項目。長遠入手,兼顧今後。為更新改型換代留足空間,從起步階段著手形成遞進批產方案。

同年初,某部領導同意以黨組名義向海軍發文,附上以部長個人署名建議及方案。好漢做事好漢當,敢領軍令狀。

同年中,海軍劉副司令同意此建議,中央軍委給海軍和某部關於建造“江湖”級對海型護衛艦正式批複。部長馬不停蹄,速通知某廠按預定計劃快馬加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