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我們普遍不擅長或不願意用口頭表達。話越少,人越顯深沉,也越顯冷傲,讓人難猜。但,我們會用說說、空間和朋友圈。
我們把想說的話不著痕跡地潑灑在網絡社交空間上,這就完成了一次宣泄。
我們渴望得到存在感和認同感,於是,有了波動情緒,總想拿起手機發條朋友圈。情緒平複後,又會對點讚和評論數量念念不忘。
我們成了如此愛表達自己的人,但是,忘了去沉澱和提煉。
身邊的女性朋友總和我抱怨自己身材臃腫、體態不佳,立下壯誌要去跑步健身,說要讓自己感受大汗淋漓的酣暢痛快。我說堅持運動是件難事,希望她們把自己每天的運動狀態發到朋友圈,讓眾人幫忙監督,她們答應得很是爽快。
連續堅持三天後,朋友們的消息卻銷聲匿跡,等我再詢問時,個個都支吾著說有事情耽誤了跑步,或是實在忙得沒有時間。
第二天見她們的朋友圈仍然毫無反應,我就再問一次。她們又說忙得要命,耽誤了運動,連聲保證說以後肯定不會了。
我就告訴她們說,你們沒有必要對我說抱歉啊,當初你們說讓我幫著監督,可減肥瘦身終究是你們自己的事,你們不堅持我也沒辦法啊。
運動確實辛苦,但她們的毅力還不夠支撐那些曾經的信誓旦旦,最終她們逐漸停止了健身,也逐漸對懶惰心安理得。
我不再監督她們了,如果她們的誓言最終會隨風飄散,那我也隻能識趣些,乖乖撤離。
我懷念當初在大學校園裏堅持跑步的兩年時光。從隻有我一個人,到漸漸地有宿舍的同學跟隨,後來帶動周圍宿舍的女生,最後有一批班裏的同學都在課後跟我開跑。一群人跑起步來如萬馬奔騰而過,在操場上顯得很是壯觀。
但是這樣的情景持續了不到一個月。
陸續有人離開跑步隊伍,理由各式各樣、五花八門。
隻有我,事情再多,也沒有讓瑣事成為放棄的借口。
工作以後,由於工作性質的關係,我認識了很多想要創業的年輕人。他們激情澎湃、鬥誌昂揚,侃侃而談必言理想。
為此,我還特意為他們建立了一個創業在路上的微信群,把資源活動共享給他們,希望能助他們早日實現夢想。
可這個群很快就冷落下來了,潛水者眾多,消息無人應答,資源無人分享,隻有我一個人不停地為他們提供資源,鼓勵他們交流。
連什麼生活群、周邊吃喝玩樂群都比這個群活躍得多。
我很失望,當初他們和我高談闊論抒發理想的時候,可不是這麼低調沉默啊。
是你們不想創業了嗎?我私下問了他們每一個人。
一些人的意思是:創業哪有那麼簡單,我還要修煉呢,你別打擾我。
另外一些人則持有這樣的態度:我沒說不創業啊,我也沒說我會一直沉默下去。
我的幫助似乎變得多餘,這令我異常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