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三十三篇道章 [王本二十九章](1 / 1)

第三十三篇道章 [王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 有人想要聚合天下的力量而幹一番大事業,

吾見其不得已。 我看他是成不了的。

夫天下,神器也, 天下,是神的器具,

非可為者也。 不是人能加以製作的。

為之者敗之, 製作它的其實是毀壞它,

執之者失之。 執持它的其實是失去它。

故物或行或隋, 故而,眾生有的因為急忙前行而跌倒,

或熱或, 有的因為氣焰太高而受挫,

或強或羸, 有的因為逞強而衰弱,

或培或墮; 有的因為增益而減損;

是以聖人去甚,去大,去奢。 正因為這樣,有道之君摒棄過度,摒棄極端,摒棄誇張。

因為《老子》成書時代,憑武力奪取天下還不是上得了台麵的話語,故有“取”天下之心的君主,嘴上說的還是“聚”天下,因此,本章中的“取天下”還是“聚合天下”之義。但這種口是心非,已是昭然若揭,故曰:“吾見其不得已”。“將欲取天下而為之”,錯不在“取天下”,而在“為之”,所以下文說:“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

“夫天下,神器也”,王本作“天下神器”,容易理解為“天下的神器”,《陳解》就譯為“普天下的精靈(神)和形器(器)”;依帛書,可避免這種歧義。“或……或……”,照字麵解是“有的……有的……”,但考慮到與上下文義貫通,故意譯為“有的……而……”,把一組“或……或……”視為屬同一主語。若照各注家譯成“有的……有的……”至多是“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雲雲之義,推不出“聖人去甚,去大,去奢”的結論。

“或行或隋”,從乙本,甲本與王本均作“或行或隨”,“隨”與“隋”古通,“隋”同“墮”,墜落、垂下,音duò,與“行”相反,意譯為“跌倒”。“或熱或”,從乙本,甲本毀損,王本作“或歔或吹”,《陳注》引易順鼎說:“《玉篇》引《聲類》雲:‘出氣急曰吹,緩曰噓’,此‘吹’、‘噓’之別,即《老子》古義也。”《陳注》據此譯為:“有的性緩,有的性急”,從上下文看,十分勉強。而“熱”,則為“炙手可熱”義;“,碎石”(《廣韻》),作動詞用通“”,意譯為“挫折”。“或熱或”,可譯為“有的因為氣焰太高而受挫”,與下文“去甚”照應。

“或培或墮”,王本作“或挫或隳”,甲本作“或杯或”,乙本作“或陪或墮”。《說文》:“陪,重土也。”引申為“增加”義,與“培”通。照顧今人閱讀習慣,改“陪”為“培”。“隳”與“墮”通,音huī,《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毋墮乃力”,杜預注:“墮,損也。”“或培或墮”,意譯為:“有的因為增益而減損。”

“甚”,《說文》:“尤安樂也。”《廣韻》:“甚,劇過也”,故譯為“過度”。“大”,王本作“泰”,甲、乙本均作“大”,可見此“大”應讀為“太”,古文“大”、“太”通,“太”是極端無上的意思。“奢”,《說文》:“張也。”《左傳·隱公三年》:“驕奢淫汰,所自邪也”,孔穎達疏:“奢,謂誇矜僭上。”“去甚,去大,去奢”,即“去欲,去智,去名”。

本篇德章論“無為”之“易知”、“易行”,“是以聖人被褐懷玉”;本章則申述“有為”之“不得已”,“是以聖人去甚,去大,去奢”。一正一反,苦口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