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滿門精英。
不過說到自己,韓宗秀就有些神情鬱鬱了。
他是父母老來得子,小時候父母帶著哥哥去了國外,把他寄樣在親戚家。
父母回國的時候,韓宗秀已經到了能拎著瓶子自己打醬油的年齡了。
因為自覺對他虧欠很多,所以在教育這塊兒,父母對他也是格外寬容。
以至於雖然家庭環境不錯,但這小子從小到大,幹啥啥不成。比起那些紈絝子弟來說,也就多了一條“安分守己”可以說道說道。
隨著父親年紀越來越大,老人越看這個小兒子,越是覺得發愁,父子倆有些矛盾就在所難免了。
加上哥哥這個出色的人樣子在旁邊,父親教訓他都不需要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做模板的。如果不是有母親在一旁護著,在家指不定要吵多少次呢。
長此以往,韓宗秀越來越不服氣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混出個樣子來給家裏人瞧瞧。
說幹就幹!
他在國外留學的時候,就癡迷外邊的房車文化,回國之後,發現這個市場在國內居然是一片空白。
韓宗秀立馬就起了心思,攛掇了幾個朋友,一起搞這個東西。
旁邊的那個房車營地,就是他們弄的。
隻不過,另外幾個朋友都有自己的事情忙,韓宗秀每天閑的發慌,就開著自己的房車,在自己建的幾個房車營地之間來回折騰。主要就是看到一些開著不錯的車子的人,就上去攀談兩句,推銷一下房車,用他自個兒的話說,這叫市場調研以及培養潛在客戶。
半猜半聽地聽完韓宗秀的絮絮叨叨,武讓也是哭笑不得。
說這家夥傻吧,他倒也會找市場空白,說白了這個思路跟自己當初靈機一動搞煤運中介是一樣的。
但他聰明吧,也不完全對。
因為,他選的市場,完全跟自己的目標背道而馳!
韓宗秀的目標明明是用最快的時間做出一番成績,好回到家裏揚(耀)眉(武)吐(揚)氣(威)一番,可是,他選的這個行當,卻屬於長線投資。
從後世而來的武讓十分清楚,中國的房車文化,別說在新千年交彙之際了,就算是在二十年後,也沒有形成多大的影響力。
就跟此時的企鵝一樣,所有人都知道這玩意兒大有前途,但很少有人願意幹這個。
除非是真的以推廣這個作為終身誌向的,否則誰會把大把的時間精力投入到這裏麵。
後世的房車文化,也都是一些有錢有閑的愛好者推廣的。沒能形成潮流,一方麵跟整體的經濟形勢有關,但未嚐沒有推廣力度不夠的因素。
韓宗秀不願意在家當二世祖,但又錯把興趣當事業,為了裝一個短期的逼,選了一門經營一輩子才可能出成績的生意,一頭紮進來,不被現實吊起來打才奇了怪了。
簡直是腦子有坑!
不過,看現在他眉飛色舞的模樣,武讓也不忍心給他潑冷水。
韓宗秀倒是沒注意到武讓怪異的眼神,此時他的談興很濃,嘴巴完全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