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貪多嚼不爛(1 / 2)

“齊大孬,還有各位鄉親們,你們都記好了,今後在我安昌,懶,就是罪過!”李複秦猛地站起來,說理,現在不是時候,大家心中的準繩都不一樣,講道理就是雞同鴨講,說也說不到說心裏去。

既然如此,幹脆就強硬執行,誰讓他李複秦手裏還有這世上最本質的理——力量呢!

說完,李複秦又命令杜子瑜:“小杜,你跑一趟,告訴解潛,暫停分拆工作,已經遷徙的鄉民,按照我們議定的方式派駐官吏,沒有遷徙的,暫時不動了。”

李複秦發覺自己太過急功近利,這些人口的思想沒有轉變,對於他的安昌新政來說,其實是負擔多過助力的。

現在這樣強行去做事,事倍功半不說,還很有可能激起民憤,得不償失。

與其由他強行遷徙,不如借鑒一下上輩子,城市化進程中,農村人口大多是不請自來的,這種形式的遷徙,遠比如今的強打硬攻要好得多。

但是經驗也不能完全照搬,上輩子的城市化也有很大不足,最主要就體現在城市過度吸納了人口,而城市的基礎服務又難以保質保量的將所有人容納進來,從而在根本上造成了城市原住民與進城務工人口之間的矛盾。

這個東西從旁觀的角度似乎很容易看清,也很容易提出解決方案,但若是真的拿到一個人口十億以上的龐大國家去執行,不出現各種未能預料到的問題才奇怪。

但李複秦的優勢在於,他先期所需要考慮的人口,其實隻有幾萬而已!

目前為止,真正生活在安昌鎮範圍內的,也不過數千人,已經遷徙過去還沒有完全適應下來的,也就一千多人撐死了,畢竟那邊在建的房屋數量是有限的。

先把這些基礎的,微小數量級的人口運營好,然後再如滾雪球一般,慢慢擴大規模,總歸是要容易很多的。

但就是這種小小的人口量級,李複秦已經發現了自己有許多還沒照顧到的缺口。

比如早就在念叨的醫療,比如早就想要開展的掃盲教育,比如早就提上日程的貨幣發行……

沒一樣,都在李複秦腦袋裏甚至嘴上打過幾次轉,但沒有一樣真的被他落到實處去的。

為什麼?不是他拖遝,實在是沒有人可用!

識字的人,雙手加雙腳就能數完,有醫療經驗的醫生一個也沒有,貨幣用紙解決了用墨又沒功夫去管了……

歸根結底,是教育過於落後,沒有可以使用的人手,而一下子需要鋪開的事情又太多。

或許,解潛不能繼續去管工程和人口遷移、基層組織建設之類的事情了,當初他想要從事教育,而李複秦,有必要把教育學模板,立刻加載到他的身上了。

杜子瑜離開,李複秦不能閑下來,他不審案,積分來的就很慢,不足以滿足日漸加大的積分缺口。

於是李複秦也不再繼續坐的高高的,在上麵冒充個大老爺樣子。

直接帶著手上的卷宗,坐到原告被告之間,碰到描述不清的,就近問清楚,碰到說話囉嗦的直接打斷問重點,需要證人直接扯著嗓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