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原在城外搦戰,並州鐵騎虎虎生威排成縱橫隊列,伴隨著戰鼓的轟鳴聲將挑釁傳入董卓的耳中。
董卓倍感壓力,礙於朝臣的齷齪心思,他不得不出城迎戰,以此來鞏固自己搖搖欲墜的地位。
隻有幹淨利索的擊敗丁原,董卓才能震懾朝堂穩定局勢。
因此,他輸不起也不敢輸,對於丁原來亦如此理。
滿朝公卿樂於看到,這兩個外兵將領互相廝殺,最好落個兩敗俱傷的下場,如此才能還朝堂一片清靜。
當並涼鐵騎碰撞在一起的時候,整個地都為之黯然失色,戰馬咆哮嘶鳴,歇斯底裏的喊殺聲充盈四野。
呂布和張楊親自領兵衝殺,在戰陣當中尤為顯眼。
李傕、郭汜、張濟、牛輔等將領同樣是無敵猛士,驍勇無雙,衝殺於並州鐵騎隊列之中盡顯武勇風姿。
無論是並州鐵騎還是涼州鐵騎,皆是騎射一流的勇士,這兩支鐵騎的巔峰碰撞,將狂猛和悍勇之風顯露無遺。
張遼同李儒立於營地門口,遠遠旁觀這場鐵騎之間的巔峰對決。
“文優,你猜此戰誰能獲勝?”張遼這般詢問。
“孰優孰劣暫時難以評斷,隻能看戰局的發展。”
李儒慎重其事的道:“要論兵力,董將軍處於下風。”
他的心底無時無刻不在盼望著丁原能夠敗北,隻可惜這份殷切的期望無法左右戰爭的勝負。
張遼很滿意李儒理智的回答,即便你是智謀無雙的謀士,在戰陣之上正麵廝殺,任何的陰謀詭計所起到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那個猛將能夠奪旗斬將成為主導戰爭勝負的關鍵。
他忍不住歎息道:“皆是無敵於世間的並涼鐵騎,互相廝殺於城下殊為可惜。”
“有何可惜之處呢?勝者享受榮華富貴,敗者身死於馬下屍骨不全,這是人間正道。”
李儒鏗鏘有力的道:“逢此大爭之世,我輩男兒自當奮發向上勇爭上遊,心中若無爭霸的血勇之氣,遲早死於刀斧之下。”
張遼意味深長的看著李儒,神色好一陣促狹,他明白李儒的心思,不過他隻是替枉死的並涼鐵騎惋惜,並沒有李儒這般漠視生命隻注重功名利祿。
當董卓敗局已顯無奈收兵之後,李儒臉色極其陰沉。
張遼自信一笑安撫道:“文優盡管安心,我敢肯定,丁原距離敗亡不遠矣。”
“張郡守為何如此自信?”李儒滿眼疑惑。
張遼笑而不語。
李儒越發驚疑,張遼的自信不像是做假,連他都無法判斷勝負的最終走向,張遼為何如此確信呢?
丁原收兵回營頓時誌得意滿,對於呂布和張楊大加褒揚。
董卓問計於麾下眾人尋求破敵之策。
李肅獻策道:“董將軍無憂,我與呂布乃是同鄉素知其為人,呂布勇而無謀,見利忘義,我願意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動呂布拱手來降,可乎?”
董卓大喜過望,但凡李肅所提條件全部應許。
李肅以同鄉身份秘密進入呂布營帳拜訪,以故舊之情相交,以赤兔馬、金珠、玉帶為誘,一句賢弟乃擎駕海之才讓呂布頓時飄飄然。
是夜二更時分,呂布袖中藏刀輕鬆進入丁原大帳,守衛親兵見來人是丁原義子並未阻攔也未搜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