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田文化”的編輯劉一寒找到我說:“眠眠,咱寫本書吧,我看了你知乎專欄《眾生尖叫》裏寫的全部文章,每看完一篇,都覺得渾身上下充滿了鬥誌,它們值得讓更多人看到。”

幾句話把我也感動到了,遂又寫了幾篇,嚐試著發表在個人公眾號上。不久之後讀者紛紛留言說:“眠眠老師,新的文章真的挺受用,可你一個鑽研冷曆史的,怎麼開始‘熬雞湯’了?”

我於是回複他們:“與其說這是‘雞湯’,不如說是‘仙豆’。”所謂“仙豆”,源自經典動漫《龍珠》中的一種神奇道具,即便你被虐打到氣若遊絲,命垂一線,服下它之後,便能瞬間滿血,恢複到巔峰戰力。

是的,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讓讀到它的朋友們,也能於迷茫和困頓之中,甚至在絕望的邊緣,重新尋回鬥誌,繼而讓自己在這樣的蛻變中,不斷變得堅強、凶猛、不可摧毀。所以“雞湯”隻能算作慢火功夫,而“仙豆”,則是一味猛藥。

倘若真要說起來,我的人生姑且不說命運多舛,也算得上跌宕起伏。人生的大起大落,在我看來不是什麼刺激,而是一次次直指脆弱內心的拷問。每每身處異國他鄉,在那些踽踽獨行的寒冷長夜裏,難免對未來充滿了迷茫,心中盡是無助、焦慮,甚至恐懼。許多個瞬間,差點兒便嚇得要縮回曾經嗤之以鼻的舒適安逸中去。

但終究,心底的那麼一絲不甘心、不服氣還是占據了上風,仿佛有個聲音不斷地在鼓勵我:別害怕,這些眼前的困境,不過是紙老虎罷了;一旦你戰勝了它們,就會立刻變得更強大。

許多年過去之後再去回想,的確如此。每當各種困難挫折煙消雲散之後,回首往事時,都會覺得它們孱弱得可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曾經竟被這些玩意兒嚇倒。所以我也深知,每個人的人生中,大約都曾身處過相似的境地,隻不過有些人戰勝了自我,也戰勝了逆境;有些人,卻遺憾地選擇了放棄,在畏懼中退場。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給予那些處於同樣境地的讀者們,一些立竿見影的經驗之談,一些支持著繼續前行的勇氣。

既然是出於這麼一個最簡單直接的目的,我便沒有選擇使用什麼艱深晦澀的言辭,也沒有引經據典地掉書袋,而是追求簡潔明了、通俗易懂。我深知在那樣孤獨無助的時刻,所需要的是溫暖的小屋,而不是高冷的巨塔;是直接有效的幫助,而不是不切實際的空話。所以平白親切的話語,想必更加適合。

同樣地,我選擇的一些例子和故事,或源於自己的親身經曆,或取材於身邊的親戚朋友,並事先征得了他們的同意。之所以沒有放進太多成功人士、名流泰鬥們的勵誌傳奇,是因為我覺得他們本就屬於廣大人群中的極少數,更有著家世、天賦等種種加持。

換言之,我想,大人物們的成功或許不可複製,而身邊這些尋常故事,人人都可以借鑒。所以用這些觸手可及的尋常事跡,更容易說明問題,而不至於陷入空洞的偶像崇拜中。

那麼,如何才能真正幫助別人走出困境,實現完美逆襲呢?通篇的大道理誰都會講,鋪滿每頁的名人名言,也無法快速有效地被吸收。因而,在我的大部分文章裏,除了講述一些人生經曆而引出的感悟外,還會給出一些方法論,以此來幫助讀者更好地解決實際的困難,比如失眠,比如過度焦慮,比如嚴重拖延症。還有另外一些,算是我的一點兒心得體會,比如讀書的方法,比如職場的交際之道等。

寫作此書,曆時一載有餘,中途經曆了不少困難和意想不到的麻煩,終於還是堅持寫作完成。這固然少不了劉一寒的囑咐和督促,但也算是憑借內心的堅持,了卻了自己的一個心願:許多年前,當有些人用各種理由,加上蔑視和不屑,試圖證明我沒法靠寫作吃飯時,我便暗下決心,要用一本自己寫的書還擊他們的白眼。

人生,本就是一座戰場,心中有猛虎,才能無懼於各種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