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故事思維:故事的組成部分(1 / 3)

1 環境、人物、事件提供了最基本的故事架構

很多人不知道講故事,是因為他們並不清楚一個故事中需要講些什麼東西,或者說應該講述哪些基本的內容。有三個要素:環境、人物、情節。講故事同樣可以以這三個要素來構建最基本的框架。

——環境

任何一個故事都需要在一定的背景下發生,這個背景就是述說的環境,即整個故事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生的。環境通常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者所起的作用並不相同。社會環境揭示人物生活背景,揭示人物命運,揭示種種複雜的社會關係,是指人物活動、事件發生、情節展開的社會背景、時代風貌、曆史條件、風土人情、社會關係、緊急狀況等(太宏大的時代背景不提倡),它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曆史背景等。而自然環境烘托暗示人物心理形象,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很大的作用。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一般情況下,環境的設置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係。

在某些時候,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這兩個要素都屬於細節描述的範疇,目的是提升故事的真實性,一些故事僅僅說明發生了什麼事,卻沒有準確說明時間、地點、個人的身份和成長背景,整個故事會顯得真實性不足。

——人物

人物是整個故事中的一個最重要的要素,沒有人物設定,整個故事也就無從構建,畢竟講故事最終是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形象,如果沒有人物,或者沒有突出人物的特點,那麼整個故事的講述就是失敗的。無論是多麼好的內在思想還是價值觀,無論是多麼出色的敘事框架和多麼突出的情節,一旦失去了人物角色這個最基本的支撐點,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

人物的設置可以是講故事的人,也可以是他們所接觸或者認識的人。講故事的人會通過敘述故事情節來實現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並表達作者態度情感,體現自己的能力,從而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魅力值。在很多時候,也可以通過對其他人物角色的描述來反映某種特定的社會現象。

講故事的時候,可以重點對相關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神態進行描述,有關人物的描述,通常和環境(尤其是社會環境中的身份、地位、成長背景)息息相關,在描述人物角色時,會側重描述人物形象的核心——思想性格,同時采取正麵描寫和側麵描寫的方式,正麵描寫即常說的細節描寫,它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而側麵描寫實際上叫側麵烘托,主要是通過其他人的言行來反映人物的形象等。

——故事的情節

故事的情節是指講故事人所描述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人物的性格必須在相應的活動中表現出來,因此這些活動就構成了故事的情節,故事情節的結構一般包括序幕(可有可無)→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可有可無),整個過程或者結構主要是為了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並表現出故事的主題。

對於故事來說,無論主題的類型如何,一個故事應該圍繞一個寬泛的主旨,或者一個中心主題來構建自己的情節。情節必須具有吸引力,同時確保合情合理,不能脫離現實,更不能嘩眾取寵,一個完整的情節需要重點強調串聯情節的這一條線索,其中一個事件自然而合理地引發另一個事件。通常這些事件之間存在著較強的因果關係,而且比較緊密和統一,以至於任何東西的改變或刪除,都會對整體產生顯著的影響或改變。

故事中的相關事件會隨著情節的發展自然產生,內在的衝突也能夠隨著情節的發展來解決,可以說情節決定了故事的走向。

對於任何一個故事來說,以上三種元素幾乎是不可或缺的,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故事的一個基本框架。比如“吃飯”或者“我吃飯”都不能算是完整的故事,前者指出了具體的事件,後者強調了人物與時間,可是一個最基本的故事框架中需要環境。“今天下午,我在國際大飯店邀請張導演一起吃飯,可是他沒能赴約,後來我才知道他在做後期剪輯工作,忘記了吃飯這件事了。”在這句話中,就透露了人物、事件、時間、地點,以及情節這幾個要素,盡管情節比較簡單,但同樣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

故事來源於生活,但是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可以變得更具吸引力。這種整理、提煉和安排往往就需要把握住環境、人物、情節這三個要素,一般情況下,講故事的人會通過環境和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並表現中心思想。

2 設置好曲折的情節

作家勞倫斯·維森特在其著作《傳奇品牌》一書中指出:“一個好的情節可以使敘事中發生的每件事情之間都有著很強的邏輯性,前因後果之間的關係非常清晰。從一個精心構建的情節中移去任何一個事情都會使整個故事崩潰。……傳奇品牌通過賦予品牌經曆一個有序的、緊湊的、穩固的故事結構,從而對個性化敘事情節的展開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將勞倫斯·維森特口中所說的“傳奇品牌”替換成個人也是可行的,個人在進行自我營銷的時候,也需要打造一個擁有曲折情節的故事。就像一個人在講述自己的創業經曆時,通常會設置一波三折,會設置各種艱難險阻,會告訴聽眾自己曾經經曆的各種失敗一樣。曲折的情節符合一個奮鬥者的曆程,同時也更能夠引發共鳴。

人人都喜歡一帆風順,可是沒有人會以“一帆風順”為主題來構建自己的故事,因為一個一帆風順的故事不僅具有誤導性(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遭遇挫折,都需要經曆磨練),同時也欠缺觀賞性。如果讓人們閱讀一部從始至終都毫無波折的,或者看一部從頭到尾都沒有任何曲折情節的電影,恐怕多數人都會覺得無聊。從內心深處來說,人們更希望受到刺激,更希望有波折起伏的情節來帶動自身情緒的變化和思維的變化。

那麼該如何設置一個曲折的情節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設置衝突,就像談論兩個人的關係非常要好時,突然製造了兩人之間的矛盾,那麼原有的和諧局麵就會被打破,故事就會出現轉折。同樣的,一個人如果在一切順利之後,突然遭遇了挫折,這樣就會造成一種劇情上的衝突(原有的大好局麵和突然出現的變故)。

衝突是故事中的一個基本要素,它是指兩個因素在心理上、物質上(個人、情況、力量、需求、目的或者驅動力)發生對立的時候,所產生的一種狀態。衝突是一個過程,這種過程始於一方感受到另一方對自己關心的事情產生消極影響或將要產生消極影響。衝突往往是被雙方感知的,而且存在意見的對立或不一致,並帶有某種相互作用。無論怎樣,衝突都是以對立的姿態存在的,並且相互糾纏、相互阻礙。

善於講故事的人都知道,想要讓故事更加吸引人,除了把握好主題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故事中製造衝突,這是確保情節曲折的需要。如果一個故事波瀾不驚,從一開始到最後結束都是平平穩穩發展下去的,那麼整個故事就會顯得太過於平淡無奇,故事的精彩程度和吸引力也會大打折扣。家和電影導演都善於製造衝突,以此來推進情節的發展和變化,而這些衝突往往會增加故事的話題性和可讀性,從而凸顯出整個故事的魅力。

對於整個故事來說,衝突通常會製造一些轉折性的因素,使得故事出現轉折性,比如在原有的故事情節上,刻意製造一種對立的、競爭的局麵,比如故事中的主人公與人發生爭鬥或者矛盾衝突。接下來,主人公將會麵臨怎樣的處境,經受怎樣的考驗,人物關係又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所有的一切都會造成情節上高低起伏的變化。

克萊斯勒總裁艾柯卡曾經在講述自己的經曆時,表示自己之前在福特公司和總裁福特先生的關係一直都很不錯,可是隨著艾柯卡的權力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功勞越來越大,福特先生對他產生了懷疑,兩個人之間的矛盾開始越來越大,並漸漸站在了對立麵上。這樣的個人經曆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素材,這種衝突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推動力。

英雄與反派、合夥與對抗、團結與分散,這些都是製造衝突的重要元素,人們可以巧妙地將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故事當中,確保情節能夠更加吸引人。

除了製造衝突和矛盾之外,製造突發性的危機也是推進故事情節曲折化的好方法,一些突發性事件會打破原有的局麵,造成故事情節的快速轉變,這種轉折不僅讓故事更有嚼勁,也讓聽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一個成功的投資商會這樣講述自己坎坷的投資經曆:“2006年開始,我在美國投資房地產,銷售量連續15個月上漲,公司的品牌形象也開始逐漸建立起來。可是到了2007年年底,由於次貸危機突然爆發,導致美國房產行業陷入蕭條,公司的業績很快遭到重大打擊,在那個時候,我幾乎瀕臨破產。”

在這個故事中,投資商的生意並沒有一路上行,整個故事的情節也不是一路平坦,毫無波折的,由於安插了“次貸危機”這個突發性的危機,整個故事的情節急轉直下,實現了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