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有種就按自己想要的方式過一生(1 / 3)

如果發現不能創造奇跡,那就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奇跡。

有種就按自己想要的方式過一生

我有一個朋友,他是我最佩服的人之一。

剛認識他時,我完全沒有發現他有什麼過人之處。他身材中等,長相一般,安靜沉默,看起來完全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

相處久了才發現,他的情商和智商都極高。認識他的人大多對他印象極佳,有任何合作機會都願意帶上他。他有幾個極為忠實的朋友,可能許久不聯係,但一旦他有任何需要,那些朋友都會毫不遲疑地到他身邊。而工作上,他也效率極高,一天足可以完成別人一天半的工作,因此也很少加班。

其實這也不算什麼,畢竟聰明人多的是,能做到上麵這些的人也並不少。罕見的是他對金錢和成就的態度。

在某機構工作一年半後,他的頂頭上司換崗了。上司換崗之前找他談話,意思是要他來接替自己的工作,做整個部門的總監。對一般人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升職加薪的機會,而他卻淡淡地拒絕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驚訝地問他原因是什麼。他說:“我想要的是中等偏上的生活,工資不要太少,但也不要多到我必須用整天加班、殫精竭慮來換取。現在我的工資正好符合我的要求,如果坐到那個位置,要操心的事就比現在多多了。”

聽完這些,我對他暗自生出了崇敬之心。也許在一般人看來,他這種做法叫不思進取。實際上,他對自己想要的生活無比明確,他的智商也使他能夠得到一般水準以上的收入。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更容易貪求——無限製地使用自己的智商和時間去換取更高標準的物質生活。他卻寧願後退一步,以保護真正屬於自我的時間。這是一種真正的智慧。

我還有一個朋友,他也是我最佩服的人之一。

與第一位朋友相反,這位是個工作狂。他原本有個工作室,加上他也不過三個人。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將員工人數擴充到十人之多。於是,業務量翻倍增加,管理難度也翻倍增加。他每天忙得焦頭爛額,下班後幾乎一句話都不想說。就在這種情況下,他還積極尋求著新的業務,介入自己之前完全不熟悉的領域,這意味著新的巨大的挑戰以及不能預測的風險。

跟這位朋友聊天時,他幾乎無法離開“創業”“項目”“客戶”這幾個關鍵詞。每一次閑聊都像是在浪費他狂熱燃燒的生命,每一次休息都好像對他的領土進行入侵。

於是我也問他:“你這麼狂熱地創業,僅僅是為了錢嗎?”

他憨憨一笑:“不是。我不會說什麼漂亮話,但是,我總希望自己能創造出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希望自己能成功,作為一個榜樣,給其他人信心。”

因為受到他的精神感染,我最近也逐漸變得更有效率了一些。畢竟,生命有限,想做的事禁不起拖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是珍惜時光的最好方式。

你看,世界上的路有那麼多條,人有這麼多種類型,生活也千姿百態,而成功的標準本來也不應該是同一個。有人喜歡小橋流水人家,也有人喜歡去征服最烈的馬、最辣的菜,那麼,能按照自己的本性去過自己想要的人生就是最適合自己的。而這本該是一件最自然不過的事,似乎也沒有必要說“有種就按自己想要的方式過一生”這麼激烈的話。

把話說得這麼激烈是因為這件事當然不像說起來那麼簡單。

人生活於時代之中,而每個時代都有其主題詞。這種主題詞未必會被明確地提出來,卻貫徹在大眾文化之中。比如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主題詞指向“成功”,並特指在地位、金錢方麵的成功。於是,每一個人的行為都被“是否有利於賺大錢”“是否有利於社會地位的提升”“是否有利於成為成功人士”的標準衡量著。在這種情況下,我的第一位朋友的行為像是逆流而上;而第二位朋友則會簡單地被評價為“他確實非常努力地想要成功”,而很少有人能看見他那顆閃閃發光的初心。

這種時代風氣對一個想要活出自我的人,無疑會產生一定的阻撓。當你想要做一些與主題詞無關的事情時,身邊人總會擔憂地為你提出各種忠告,怕你走了彎路。所以,能明確自己的真實需要,柔和而堅定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反而成了一件特別牛×的事。

那麼,你有沒有膽量,也來做這麼一個特別牛×的人呢?

年輕一定要奮鬥

前段時間,知乎上有人提了一個問題:“年輕就一定要奮鬥嗎?”題主年紀輕輕,待在一個月薪三四千的私企裏,工作十分輕鬆,也相對自由,許多人勸他要出去闖一闖,不要一直浪費青春。而題主說,他不明白,去外麵闖不也是為了將來能過上目前這種養老式的生活嗎?既然現在能過,為什麼不能提前享受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問題一共收到了1488條回答。雖然眾說紛紜,但更多人還是支持年輕就一定要奮鬥。

我也是支持者之一。

年輕當然一定要奮鬥,因為唯有奮鬥才有可能讓理想之花結果。隨著歲月自然增加的隻有年齡和皺紋,理想卻不可能隻靠著時間流逝就自然達成。空談理想而不為之付出行動是一件最可笑的事。如果說天賦和興趣是實現理想的動力,那麼努力奮鬥就是實現理想的必要保證。這件事已經如此理所當然,曆史上因奮鬥而成功的事例不勝枚舉。相反,本身條件優越、天賦過人,卻終因荒廢歲月而“泯然眾人矣”的例子,知名的就隻有方仲永而已。對於天資平平、沒有雄厚背景的普通人來說,即使拚命努力也未必會實現自己的理想,更別提優哉遊哉地提前享受“退休式生活”了。

年輕當然一定要奮鬥,也因為唯有奮鬥才能累積出屬於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這1488個回答裏,有一個回答提到了微軟裁員事件。微軟裁掉的員工中,有許多是已經在公司工作了十幾、二十年的高級工程師、高級設計師,他們基本都是全球最著名的高校畢業的精英人才。自畢業後進入這種薪資一流、分工細致、環境寬鬆的企業後,大多數人滿足於現狀,滿足於隻把自己手頭的事做好,漸漸就成了一顆專屬於微軟這台企業機器的螺絲釘。一旦機器損壞,螺絲釘下崗,甚至都很難再找到另一台合適的機器。相反,那些時刻注意著業界最新資訊,並且不斷充實自己、學習新技能的人,就會隨著經驗的增加進一步升值。他們從來不用擔憂明天再也沒有人看見自己,因為他們已經能發出屬於自己的獨特光芒。

年輕當然必須奮鬥,因為年輕時奮鬥更容易出成果。我們都知道,人的肌體會隨著年齡增大而退化。20多歲時熬個通宵,第二天用冷水洗把臉就可以照舊神采奕奕,而年紀大一點以後,熬一次夜也許要三天才能恢複過來。人的大腦的重量在25歲時達到頂峰,之後就逐年下降。這麼說並非是否定年紀稍大一點的時候奮鬥出成果的可能性,而是想說,既然年輕時我們能選擇奮鬥,那麼何必還要再等呢?就現在,就你看到這篇文章的現在,在本子上寫下你內心最渴望的事物並為之奮鬥吧!不管是想要環遊世界,還是想去山區支教;不管是想成為一個非凡的企業家,還是想做一名溫柔賢惠的家庭主婦。每一個願望要實現都會有一些個人素質的要求。環遊世界要求你身體健康、思維敏捷,有一定經濟能力;去山區支教要求你具備一定的學識,並有能力將之傳授出去,同時能夠吃苦耐勞……為了完美地完成它們,低下頭去學習、去鍛煉、去走路吧!奮鬥將回饋給你的,甚至會超出你的想象!

投資自己是最好的積累

當今社會,“投資”是一個熱詞。有人投資項目、股票、個人、IP、公司,甚至還有投資火星計劃的。在各種投資中,有一種尤為奇特,就是“感情投資”。有一部分女孩會把嫁人當作一種投資。她們會搜集很多自己能夠看得上的男性(這些男性可能在某些方麵有特長),在各個方麵進行逐一考量,然後選出自己最看好的一個人培養感情,最後談婚論嫁。這些被選中的男性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績優股”,因為他們在未來有很大可能會升值(升職加薪、創業成功等等),可以給這些女孩更為安穩的生活。

其實,這種行為原本也無可厚非。畢竟誰也不會跟自己一點都不看好的人在一起。但換個角度去看,將賭注押在他人身上,畢竟風險太大。“績優股”成功之後,麵對的誘惑越來越多,出得起價、挖得了牆腳的人也越來越多,轉眼就花落別家也有可能。與其將幸福的籌碼押在別人身上,還不如轉回自身,投資自己。就像範冰冰曾說的“姐不用嫁豪門,因為姐自己就是豪門”。相信我,自己擁有財富和實力,完全能掌控自己的人生,這種感覺絕對比依附他人要爽多了。童話裏,灰姑娘遇見了王子就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才是騙人的。

那麼,假設你剛畢業,生活在北京,每個月工資隻有三千元,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是否還有投資自己的可能呢?

當然是有的。

首先,你可以把錢分成五份。第一份一千六百元,第二份四百元,第三份三百元,第四份兩百元,第五份五百元。

第一份一千六百元,是你的生活費。在北京生活這些錢確實不多,所以要很節省。花六百到一千元在較偏遠的地方租一個比較好的房子,或者在公司附近租個較小、條件較差的房子。選前者雖然會有較長的通勤時間,但在通勤路上也可以讀書或者聽有聲書,不失為一種學習的手段。而選後者,如果公司工作繁忙,需要較多的加班,就非常合適了。高密度的工作可以較為迅速地提升你的專業能力。另外的六百到八百元作為餐費和其他零星支出。因為預算少,所以可以考慮自己做飯,帶飯到公司來吃,基本夠花。

第二份四百元,用來交朋友。對剛畢業的學生來說,這筆預算還是可以的。電話費每個月用掉一百元,現在網絡普及,用微信和QQ聯係並不需要支付多少話費,很有可能一百元都用不完。剩下的三百元,可以每個月請一次客。因為你的錢不多,所以一定要花在有價值的人身上,去請那些比你更睿智、更有錢或者幫助過你的人。隻要每個月都請客,一年下來,你在朋友圈的形象自然會有提升,自然會有一些機會找到你。

第三份三百元,用來學習。每個月花五十到一百元來買書。書要買一本讀一本,多買經典,多買跟自己專業或興趣相關的書。買完不但要讀,還要精讀。讀完後要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講給別人聽,一來可以考驗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內容,二來跟人分享知識是最好的交往。剩下的兩百元可以拿去參加培訓,如果錢不夠,就存起來,存多了以後再參加更高級的培訓。在培訓班,你不但可以學到自己從未想過的道理,還可以認識許多誌同道合的人,他們都可能轉化為你的人脈。

第四份兩百元,用於旅遊。每個月存兩百元,一年就有兩千四百元。這筆錢雖然不多,來一次中短途旅遊也夠了。“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旅遊是長見識的最佳途徑,也是一種徹底的放鬆,對精神和身體都大有益處。

第五份五百元,用來投資。可以每個月固定存起來,等數額較大時拿來投資,也可以先用幾百、幾千元做小本生意。買一點小商品來賣,萬一賠了,不會傷筋動骨;如果賺了,則不但有經濟上的收益,也可賺到自信、膽量和閱曆。這一部分的收益甚至有可能成為將來你最重要的支柱。

這樣的投資聽起來非常苦,似乎難以撐下去,對嗎?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怕,因為隻要這樣熬上一年,第二年你的生活就會有很大提升。不僅工資不太可能還隻拿三千元,甚至其他收益都有可能遠超三千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自己是個長期的過程,不是特效藥。兩三天看不出效果,至少以半年、一年作為單位,才會看見內功提升後引發的效應。

從現在起,好好投資自己吧!你會發現,你比自己以為的優秀得太多!

相信自己的力量

如果一個人一生下來既沒有雙手,也沒有雙腿,隻在左側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個帶著兩個腳指頭的小“腳”,你覺得他會擁有什麼樣的生活?他有可能靠自己生存嗎?他有可能獲得愛情、建立家庭嗎?

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海豹男”尼克·胡哲真的全部做到了。

尼克·胡哲於1982年在澳大利亞出生。從生下來那天起,他就沒有四肢,隻有一個後來被他自稱為“小雞腳”的殘肢。這種病在醫學上稱為“海豹肢症”。他身為護士的母親在懷孕期間的生活方式完全是科學的,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會患上這種罕見病症。尼克一出生,他的父親被他的樣子嚇了一跳,甚至忍不住跑到醫院產房外嘔吐。就連他的母親也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直到他四個月大才敢抱他。

尼克的人生前景看起來一片慘淡,就連能否活下去都成問題。但是,二十多年後,他不僅活著,而且活得很精彩。他擁有兩個大學的學位,是一家成熟企業的總監,2005年還獲得了“澳大利亞傑出青年獎”。2008年,他創辦了國際公益組織“沒有四肢的生命(Life Without Limbs)”,並擔任了總裁及首席執行官至今。2012年,他與宮原佳苗結婚。一年後,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而且非常健康。現在,34歲的他已經走遍了世界各地,為數百萬人做過演講,以自身經曆激勵大家。

對於尼克·胡哲來說,這些事當然沒有說起來那麼簡單。實際上,13歲之前他都無法接受自己的人生,數次有過自殺的念頭。10歲時,他真的嚐試過要在裝滿水的浴缸裏把自己溺死,但沒能成功。直到13歲時,他讀到了一篇文章,文中寫到,一位自強不息的殘疾人為自己的人生設下了一大堆偉大的目標,並一一達成了。從那天起,尼克·胡哲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幫助別人。自此,他的所有潛能都被激活了。

經過長期訓練,那殘缺的左“腳”漸漸能完成尼克·胡哲想要做的大部分事情。它不僅幫助他保持身體平衡,還讓他可以踢球、打字。他要寫字或拿東西時,也是用兩個腳指頭夾著筆或其他物體。

“我管它叫‘小雞腿’,”尼克·胡哲開玩笑說,“在水裏我完全可以漂起來,對我來說,我身體的80%都是肺,我的‘小雞腿’就變成了推進器。”

除了遊泳,尼克還會玩滑板、踢足球、打高爾夫,甚至還學會了衝浪。

更為奇特的是他的愛情生活。

對一個普通人而言,找到一個合適的伴侶都是一件並不容易的事。對尼克·胡哲來說,這件事似乎更難。但他從未喪失過信心,從未懷疑過自己能否得到愛情。看到宮原佳苗的第一眼,尼克·胡哲就對她一見鍾情。經曆過一段時間的猶豫、等待,他主動發起愛情攻勢,最終兩人喜結良緣。因為他相信自己值得被愛,有勇氣追求愛,有能力接受愛,於是,他就真的得到了愛。

分享幾段尼克·胡哲的話來激勵大家吧。他說:

“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的希望及目標!人們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隻記掛著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

“你不能放棄夢想,但是可以改變方向,因為你不知道在人生的拐角處會遇到什麼。”

“沒手,沒腳,沒煩惱。”

“如果發現不能創造奇跡,那就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奇跡。”

他想成為一個奇跡,他真的做到了,因為他相信他可以,他相信那種發自生命本身的、屬於自己的力量。

保持饑餓,保持愚蠢

2005年,在斯坦福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喬布斯應邀發表了一次演講。這篇演講文簡練而迷人,是我見過的最優美而又睿智的文章之一,在文末,他寫道:“保持饑餓,保持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