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很難擺脫“比較”這種行為,好與壞,有時候一眼就能看出,但是,我們看到的畢竟隻是生活的表麵,那些表層的光鮮並不代表實質,你覺得好的未必真的好,你認為差的,也許隻是低調地隱藏了其實力。其實,你不必去想別人如何,認清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心理有落差的時候,不妨試試下麵幾種方法:
1.以全麵的眼光看待問題
當你因為自己的某種不足,對能力和現狀產生懷疑時,不要自卑,也不要一下子變得消沉,而是要用客觀的眼光重新審視一下讓你不快的不足,要想想它是如何產生的、繼續發展會怎麼樣、能不能改變、如何改變能夠克服它?一定要看到問題積極的一麵,而不是死抓著消極處不放。
然後,你再拿自己的狀況和別人對比一下,需要注意的是,你不要盯著別人有多麼幸運,而要看他們在相同的狀況下是如何克服的,他們是用什麼方法得到了你看到的“幸運”,找到別人的“順利秘訣”會讓你對克服困難更有信心。
2.以自己的優點對比別人的缺點
確立自信有一個“偏招”,就是在心裏暗暗拿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進行比較,發現自己的優勢。當然,千萬不要將這種優越感表現出來,記在心裏即可,它能夠讓你有小小的竊喜,對自己保持充足的信心。
有這樣一個笑話,一個人從俱樂部回來,說自己打敗了世界圍棋冠軍和世界網球冠軍。別人說他吹牛,他得意揚揚地說:“這很簡單,我和網球冠軍下圍棋,和圍棋冠軍打網球。”這種做法雖然有點兒投機的嫌疑,但至少你能明白沒有人擅長做所有事,你總有比別人高明的地方,即使你在某一方麵糟糕透頂,但在你擅長的方麵,你依然是讓眾人交口稱讚的能手。
3.把別人的優點變成自己的優點
覺得自己比別人差,有時候是一種敏感,有時候是一個事實。不管怎樣,人應該有上進心,覺得差就要讓自己變得更好,與其羨慕別人,不如發揮“拿來主義”思想,直接把別人的優點學過來變成自己的優點,這時候,你還會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嗎?
一個高情商的人應該這樣看待競爭與比較:別人的優秀可以督促自己前進,但自己跟自己比更重要。如果你每一年都能發現自己比上一年進步了一大截,這就是一種難得的成就。盡量發現自己的優點、學習別人的優點,這些都能讓你從失敗走向成功。
優柔寡斷就是放棄決定權
很多內向者都有這樣的經驗:麵對一個選擇,雖然自己心裏有傾向,卻總是想不明白,不知道哪一條路更好,總想去問問別人的意見,如果別人能很肯定地對他說:“就這麼做!沒有錯!”他們心頭就放下了一塊大石頭,忙不迭地照辦。他們的果斷不是自己的,選擇也不是自己的,在多數事情上,他們第一時間想的都是“誰能告訴我怎麼辦”,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優柔寡斷。
優柔寡斷的人在內心深處希望自己永遠不要失敗,這就造成了他們行動上的拖延,他們覺得不選擇就是還沒失敗,他們甚至會這樣安慰自己:“我不是在拖延時間,我是為了想得更周全。”其實在很多時候,事情想得越多,就越難以作決定;時間拖得越久,事情被耽誤得就越嚴重。到手的時機也會在他們的拖延下溜走。優柔寡斷的人害怕選擇,其實他們害怕的是承擔選擇的結果,這是一種懦弱。
優柔寡斷的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乖”,他們害怕選擇,恨不得所有事都有人為他們作決定。於是,當別人決定了什麼,他們會立刻執行,讓那些愛指揮的人很有成就感,而那些有見識的人則深感擔憂:誰能一生都為他們作決定?何況,如果決定作錯了,他們又會抱怨。然而,是他們自己放棄了決定權,又能抱怨誰呢?
有個叫林嵐的女孩從小就是個乖乖女,在家凡事由父母做主,在校聽從老師說的每一句話,她從來都沒有過自己的主見,就連每天身上穿什麼樣的衣服都要問媽媽,由媽媽決定。
上大學以後,林嵐的生活沒有改變,就連交什麼樣的朋友也要先問媽媽,等到媽媽點頭之後才會與他人接觸。有一次,宿舍要組織一次春遊,去郊區的一個風景區,正當大家準備出發時,林嵐卻說她沒打通媽媽的電話,沒有經過媽媽的同意,不知道能不能去,這讓宿舍的其他人笑得前仰後合。
也許就是因為凡事都無法定奪,工作後的林嵐總是優柔寡斷,很多事不能及時找媽媽商量,身邊也沒有朋友,於是她瞻前顧後,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一籌莫展,對人際關係也不知如何把握,在社會上,林嵐幾乎寸步難行。
一個決定意味著一次選擇,選擇無論大小,都會對人生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故事中的林嵐從來沒有選擇,或者說,她隻有一個選擇:聽媽媽的。漸漸地,她失去了分析問題的能力,失去了分辨喜好的能力,更甚者,她失去了與人交往的能力,失去了工作的能力……
習慣凡事都聽別人的,希望別人能為自己負責,實際上就是在推卸責任,這樣的人不但長不大,也很難有大的發展,因為他們一生的道路都要靠別人鋪設,一旦那些鋪路的人不在了,他們便完全沒有承擔的能力,隻能對著現實倉皇失措。所以,趁你還年輕,一定要改掉優柔寡斷的毛病,學會凡事由自己作決定。讓我們看一下果斷的人是如何作決定的吧。
1.在心中反複衡量,有舍才有得
當我們需要決定一件事的時候,首先要在心中這樣衡量:可不可以做?做與不做的後果是什麼?自己有多少勝算?自己能不能承擔選擇的後果?如果答案大多是肯定的,就可以果斷行動,否則就要幹脆放棄,任何拖拖拉拉的行為都會增加事情的難度。
對於一件事,之所以會反複衡量,是因為事情不是那麼單一,有得到必然有失去,在取舍之間造成了猶豫。要知道,有得必有失,我們的生活就是用一些東西去換另一些東西,關鍵在於你更看重什麼,不要妄想什麼也不會失去,那隻會讓你失去更多,也不要以為不作決定就能維持現狀,那隻會讓你被現狀推著走,而且會剝奪你的自主權,讓你越走越糟。
2.作決定時要果斷
果斷是優柔的克星,作決定的時候不要左顧右盼,不要朝三暮四,不要縮手縮腳,一旦下定決心就要有這樣的意識:“我要這麼做,誰也不能改變我,就算失敗,這也會是我的寶貴經驗。”如果做任何事都有這種意識,你就能摒棄優柔、敏感,逐漸變得自立、果敢。
此外,人的決策水平與他的知識結構及社會經驗有直接的關係,知識與經驗越多,決策力越強,所以你不必為自己經常辦錯事而憂慮,從那些錯誤中積累經驗,不斷充實自己的學識,要記得有識才有膽,有膽更有識。
3.遇事冷靜,不要慌亂
生活中總有一些突發事件會打亂你的陣腳。當你習慣於事事計劃,做好細致工作,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時,西風突然猛烈地刮了起來,且越吹越厲害,足以讓你焦頭爛額,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是好,抱怨和哀歎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然而,你要知道,抱怨與哀歎幾句有利於情緒的釋放,釋放過後,還是要立刻打起精神來思考解決辦法。首先要排除外界的幹擾,穩定住自己的情緒,分析事情之後應采取果斷的行動來解決問題,要記住,當你認為糟糕的時候,做些什麼好過什麼也不做。做些什麼,你也許會找到轉機,或是彌補一些損失;什麼也不做,事情就會越來越糟,直到你完全處於被動,再也扭轉不了局麵。
高情商的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放棄自己的決定權,因為那代表了他們的立場和利益,他們的理想與堅持也代表了他們對命運的把握。有時候,我們難免因選擇而傷感,但傷感不是優柔寡斷的理由,要記住,當你想得到的時候,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放棄。
你需要改造敏感的神經
從祝福中,我們能夠得知多數人的願望。送別他人時,我們會說“一路順風”;他人過生日時,我們會祝願他人“萬事如意”;行動前,我們會說“馬到成功”……我們希望別人順利、如意,其實這也是我們對自己人生的期許:不要有風浪,一直平順,心想事成,沒有傷痛,隻有歡喜。
其實,我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祝福,就是因為知道人生要經曆太多的失意與挫折,當我們希望一路順風時,刮來的偏偏是逆向的沙塵暴;當我們希望萬事如意時,遇到的偏偏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當我們希望馬到成功時,卻發現馬兒停在半路不肯繼續走……人生有時就像一場黑色幽默,你越是希望什麼,越是得不到什麼。
敏感的人對人生之苦最有體會,因為他們把什麼都看成苦,自然就要比常人遭受更多的“折磨”,就像別人被路上的一塊小石頭絆倒之後不過是站起來繼續走,最多發發牢騷,而他們卻先要哭一場,然後埋怨命運不公,竟然在路上放了一塊石頭,最後不停地想,假如沒有這塊石頭,自己的生活將會有多麼美好。
林銘是市內一所重點高中的尖子生,他的人生可謂一帆風順。他出生在一個山村,靠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縣裏的初中,又因為成績優秀而進入市裏的重點高中。因為他比其他學生更加用功,所以他的成績一直很優秀,贏得了所有老師的稱讚。
也許是因為沒有經曆過什麼打擊,林銘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脆弱,偶爾一次發揮失常,成績出現波動,他就會連續幾天睡不好,死盯著成績單發愁,生怕自己下次再考不好。偏偏事情不湊巧,高考前的幾次模擬考,林銘的成績一次比一次差,他整天陷在高考可能會失利的恐慌中,沒心思學習。
班主任找林銘談話,語重心長地說:“沒有人能都一直一帆風順,要是所有人都像你這麼敏感,經不起一點兒打擊,那麼世界上便不會有成功者。現在你隻是模擬考沒考好,如果高考沒考好,難道你就不活了?不論發生什麼事,生活都還要繼續,記住這一點。”
林銘回到宿舍後,一個人想了很久,他承認自己對自己的期望太高,所以才變得如此敏感,長此以往,就會經不起任何大風大浪。後來,林銘的成績出現過一些反複,但他的狀態明顯變得比以前輕鬆了,高考時,他順利地考入了重點大學。
“不論發生什麼事,生活都要繼續。”這句話極有道理。故事中的林銘雖然是個優秀生,卻經不起打擊,一帆風順的時候,他能夠風光無限,一旦風向變了,以他敏感的個性能否保持從前的輝煌?有時候,人的神經必須粗一點兒才能扛得住大風大浪,達到一種“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從容境界。
內向的人敏感多思,更容易遭受打擊,但你必須知道,人生就是一個被打擊與頂住打擊的過程,如果縱容自己的敏感,讓敏感變成脆弱,你如何獨立?談何成就?要給自己上一堂鍛煉承受能力的課,改造自己敏感的個性,讓自己由內而外地強大起來。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借鑒:
1.打起精神,多多接觸歡樂的氛圍
敏感的人要讓自己變得灑脫,就要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讓自己沒有時間去想鬱悶的事。難過的時候,提醒自己打起精神,多與那些幽默的人接觸,多和身邊的人說笑,多看看那些有趣的娛樂節目,讓自己有一份好心情。
就像一個氣球,如果不充氣,它就會皺皺巴巴的,一旦充實起來,它就會變得異常美麗,快樂地在天空中飄來飄去,所以我們要讓自己當一隻充足氣的氣球,而不是撒了氣,幹癟地待在角落裏。
2.主動去協助他人
人是情緒化的動物,敏感的人能被負麵因素打擊,就能被正麵因素激勵。改造自我並不是強硬地把自己打倒再重新塑造自己,也可以因勢利導。利用自己的敏感特征樹立自己的信心。經常去協助他人,在協助中得到團隊的認同感與交際安全感。被傷害不如被需要,被需要的人能夠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不會總是患得患失。
協助他人的機會很多,你可以主動去做他人的助手,也可以主動地提出幫對方分擔一些工作,這樣做既能讓他人省去一些力氣,也能讓你得到一些經驗。需要注意的是,隻有當你確定自己有餘暇、有能力的時候才能去協助他人,否則你就會打亂他人的計劃,受到他人的抱怨,費力不討好。
3.常常勸自己放寬心
敏感的人有個特點,他們喜歡用放大鏡看問題,一點兒小事會被他們放大為重大煩惱,所以他們才一天比一天鬱悶。試問:誰走路能夠從來不摔跟頭?看開一點兒,煩惱不過是路上的石頭,你完全可以無視它,然後繼續趕自己的路。
人活於世,需要懂得自我開解,敏感的人把生活看成一汪苦水;普通人將生活看作咖啡,有時享受,有時苦澀;高情商的人把人生看作一杯上好的清茶,入口雖苦,但回味無窮。不論你做與不做,你的人生也隻有這麼一次,那麼,為什麼要在敏感中消磨生命的熱情、抵消生活的趣味?把自己的心態放寬,你會發現更大的世界,同時擁有更精彩的人生。
堅強是一種質樸而強大的力量
內向而敏感的人並不像別人以為的那樣,對自己的弱點一無所知,相反,他們從很小的時候就能夠意識到自己太過多疑和脆弱,他們非常想擺脫這種心態,但是,因為一貫的懦弱,他們對自己的缺點難以啟齒,如果別人批評他們,他們又會覺得很受傷,於是批評的人便不好繼續苛責,於是,在自己和他人的縱容與照顧下,他們越來越敏感。
想要擺脫敏感和脆弱,就要培養與敏感和脆弱相反的品質,這就是堅強。人們時常標榜堅強,但堅強並不是一句空話,當一個人哭泣的時候,你對他說:“堅強點兒。”其實,說這句話並不能安慰與鼓勵他,他何嚐不知道需要堅強?其實他一直想問一問:什麼是堅強?怎樣才算堅強?不哭算堅強,還是不把悲傷當一回事兒算堅強?那麼,無情算不算堅強?
每個人對堅強都有不同的定義,但它有一個核心:堅強是不對困難妥協、不向壓力低頭,在任何時候都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個性。堅強不是自私,是一種對自己的關愛和維護,它能夠揭示生命最深刻的含義:努力向上,自強不息。
有一個男孩,英語對他來說是老大難,他的各科成績都很優秀,唯獨英語總是扯他的後腿,老師說,如果他再不想辦法提高英語成績,重點大學的門就會對他關閉。這個男孩也著急了,參加了不少輔導班,可是老師們都認為他根本學不好英語,一個老師幹脆說:“你啊,除非把英文詞典全背下來,再把所有習題做五遍,不然不能學好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