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銀錢去向(1 / 2)

一個在碼頭扛大包當苦力的勞工,辛苦一月也才能得一兩銀。

在王家做工的,到大灶上煙熏火燎一月也是一兩。

五十兩銀子得熬上幾年時間不吃不喝才能攢夠,林氏開口就沒了,全部花完了。

王文俊難道在賭,還是進了某個銷金窟裏養起小娘了?

他的小院一年租金也不到五兩,銀錢去哪裏了,王三秋必須去查一下。

王家客堂中,王三秋有些激動的站起來:“閔大公子,你說的可是真的?”

偷漏考題,賄賂考官可是大事。

“哎!你別這樣激動,說是這樣說的,可事情不是這樣的。”

閔啟宴有些詫異的看著在客堂裏來回走動的王三秋,她以前可沒這樣關心過那對母子。

“閔公子,你就別賣關子了,文俊,文俊他究竟做了什麼?”一旁的王大財也在著急追問。

“老爺子別急,我這就給你們說清楚。王公子……哎!這樣說吧!王文俊學業不精,又想考得功名,就托人打聽考題的事。那段時間裏學子們經常聚一起舉辦文會,我的人一直都看著,見他沒有出城,也就隨他任意走動。後來聽說府城裏有消息傳來,今年換了新的府學學正,朝堂上也有新的變革,所以考題不以詩文為主,會加上一題時政策論。”

閔啟宴是道上人,沒有上過學堂,他對這方麵的知識還是剛剛背下來的,此時說得艱難。

王大財更是不懂什麼時政策論,搓著手問道:“閔老板,這些策什麼東西跟文俊有什麼關係?我想知道文俊幹什麼了,你就直接告訴我吧!”

“呃!好像這時政策論其實跟大家一起坐到茶店子裏閑扯淡一樣,好像是哪個聲音大就哪個說得有理,結果誰也不聽誰的。”閔啟宴簡單跟王大財解釋一下他理解的策論。

王三秋差點笑出來。她此時雖然心裏有點著急,還是被閔啟宴的話給逗樂了。

進士舉人在考試時有策論,那是他們有為官的資本,以後會當一任地方官,必須有一定的時政敏感度。

秀才的功夫還在字詞句篇章,破解經譯上,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都在其次,哪裏需要這些人去考慮國家大事,即便說得再有理,朝堂上也看不到。

而在一個小小縣城,真正有能力有才華的人又無需用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來展示自己。

就好像李慈一樣,還是學子時就已經嶄露頭角。

閔啟宴還在繼續說著。

王文俊知道自己在詩詞經譯上的成績,五經四書都還背不完,他根本就沒有考上的可能性。

既然走正統考題不行,心思就放在突然添加的策論上麵。

可是身處偏遠小縣城,能聽到的消息不多,現在說得轟轟烈烈的無非就是府城突然開始清剿山匪,平時囂張的路霸一時間消聲滅跡。

人人都拍手稱快,大街小巷都傳遍了,可在一眾學子口中這儼然就是官府強權的表現。

現在有能談論時政的機會,自然人人都激揚文字,在考前就開始大字報小紙片的傳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