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抵得上一支部隊的交際花
在英倫三島,她的聲名不佳,各色“桂冠”如“放蕩的女人”之類應有盡有。但是,曆史不能忘記她。因為在十八世紀末葉的英法爭鬥中,她出入於那不勒斯王宮,周旋於昏聵無能的斐迪南國王和工於心計的瑪麗王後之間,為英國尋覓重要的情報。“她一個人的能量能抵過五個步兵聯隊和一個混合艦隊……”
遭淩辱成為賣笑女
童貞是一種聖潔的羞恥心,一旦失去很容易就墜入放浪不羈的漩渦。
18世紀末的歐洲正值多事之秋。英國一方麵在同剛剛獨立的美國打仗,一方麵又與法國公開宣戰,以至於到處是戰火彌漫,生靈塗炭。
埃瑪·哈爾特是英國倫敦一位窮人家的孩子,雖然家裏窮,但並不影響這位美麗純潔的少女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她在一所中學讀書,期望畢業後在自己所居住的貧民區當一名教師,以此改變貧民們缺少文化知識的狀況。
然而,這場戰爭毀滅了她的理想,也差點毀掉了她的人生。雖然戰火沒有焚燒到倫敦,但在倫敦,由於英國軍隊到處抓兵,以至擾得雞犬不寧。有一天,埃瑪·哈爾特的一個鄰居被抓走了,關在了一條運兵的軍艦上。鄰居的父母就這一個兒子,失去了兒子就等於失於了依靠,因此急得哭天嚎地,撕心裂肺。但眾人都沒有一點辦法幫助她,因為這是抓兵,沒有道理可言的。生性樂於助人的埃瑪·哈爾特聽說了此事後,二話沒說,居然一個人單槍匹馬地來到了這艘軍艦上,請求船長放了她的鄰居。船長似乎是被她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感動了,居然爽快地答應了她的要求,並熱情地邀請她到房間裏坐一會兒,還給她喝了一杯甜滋滋、酸溜溜的飲料。後來,她就迷迷糊糊了……一個不滿16歲的少女,就這樣失去了她最寶貴的童貞,也因此失去了她最聖潔的羞恥心。埃瑪由此感到了理想破滅,生活無望,她憎恨英國國王,正是因為國王命令同美國開戰,到處抓壯丁,結果使她失去了童貞。她還憎恨所有的有錢人,他們花天酒地,醉生夢死,而她們窮人卻捉襟見肘,生活艱難。絕望的埃瑪由此破罐破摔,墜入了放浪不羈的漩渦,開始了叫春賣笑生涯。一年後,她在倫敦南部貧民區已經是小有名氣的賣笑女了。紈絝子弟們都知道那兒有個埃瑪,雖然缺衣少食,衣衫襤褸,但長得卻是流光溢彩,美若古希臘的女神。
本來,埃瑪也許就像許許多多普通的賣笑姑娘一樣,年輕時姿意放蕩行樂,一上年紀,人老珠黃,便無人問津,在貧困中了卻一生。但她碰到了一個叫查爾斯·格雷維爾的貴族子弟,由此改變了她命運的軌跡,使她從一個街頭賣笑的女子變成了一個世人注目的貴婦人,並且在英法對南意大利的爭鬥中為英國建立了功勳。
此時,法國拿破侖的軍隊開始了對外擴張,英法公開宣戰,雙方爭奪的目標之一是南意大利的兩西西裏王國。
兩西西裏王國的國王是斐迪南四世,是個膽小而多疑的家夥。拿破侖要向那不勒斯進軍了,王宮裏頓時象開了鍋一樣。斐迪南想妥協。因為,對他來說,保住王位是惟一的目標,而王後瑪麗則截然不同。她堅決主張站在英國一邊,與英國人結盟,共同對付法國人。
英國人暗暗高興,能拉住兩西西裏王國共同對付法國人無疑是再好不過的了。他們想促使事情進展得再快一點,於是,埃瑪登場了,她是在無意中登場的。但一旦她登上這個舞台,便成就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周旋王宮當間諜
她從一個貪圖虛榮、愛慕富貴的交際花變成一個遊說於兩西西裏王宮之中,影響那不勒斯對外政策的英國間諜。
查爾斯·格雷維爾見到埃瑪後,立即被她的美貌與氣質所吸引,而他也是玩弄女人的高手,他並不像別的嫖客那樣如狼似虎,而是甜言蜜語,溫柔體貼,使埃瑪春心蕩漾,幾次接觸後,埃瑪便把他看作自己的意中人,把整個的身心都傾注在他身上。
格雷維爾帶她出國旅行。他們來到了兩西西裏王國的那不勒斯,格雷維爾的舅舅,威廉·漢密爾頓爵士是英國駐這兒的公使,同時他還是個頗有名的考古學家和文物收藏家,格雷維爾把自己的女友介紹給舅舅。
曆史學家對埃瑪的評價從這兒開始分道揚鑣。有人說埃瑪是被玩世不恭的格雷維爾當作一件禮品而“贈送”給他的舅舅的,而另外有人卻說是埃瑪自己靠到漢密爾頓身上去的,說她天性不純,水性楊花,看上了爵士顯赫的地位和富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不管怎麼樣,埃瑪確實投入了漢密爾頓的懷抱。而且,她很快與這位已年過六旬的鰥夫正式成婚,從此,她就成了漢密爾頓夫人。
六十開外的漢密爾頓爵士對女性的欣賞力就像對文物古玩的欣賞力一樣高明。事實上,從一開始,他就把埃瑪當成一件精美絕倫的“展品”而收藏起來的。有了她,他不僅可以打發掉那難於忍愛的寂寞時日,而且,還可以為他的社交沙龍增色。
埃瑪沒有使他失望。這位金發飄逸,碧眼流盼,神情怡然的美人很快便成了漢密爾頓豪華公館的中心,來訪的客人,包括年輕的大詩人歌德,莫不交口稱讚。
埃瑪的魅力並不隻限於漢密爾頓的沙龍。由於她歌喉動人,舞姿出色,她很快就進入了那不勒斯王宮。斐迪南國王對歌劇也有點興趣,雖然長著一副公鴨嗓子,但高興時也喜歡拖腔拿調地來幾段,他尤其喜歡英國悲劇裏的唱腔,而這正好是埃瑪的所長。於是,國王便和漢密爾頓夫人在王宮的大廳裏唱起了《愛爾蘭王子》中的著名唱段《我永遠不能忘》。漢密爾頓夫人還贏得了王後的歡心。她居然能夠與王後同進午餐。
英國人馬上注意到了這個漢密爾頓夫人。外交大臣親書一信,托人輾轉帶給了這朵交際花,要她在瑪麗王後麵前有意泄露一點英國的外交秘密。她給外交大臣回了一封信。這就是後來的史學家們紛紛猜測的“漢密爾頓夫人回信”。事實上誰也沒見過這封信,所以,誰也不知道漢密頓夫人在信裏到底說了些什麼。包括英國外交大臣的信在內,一封平常的信件何以能化解漢密爾頓夫人對英國的仇隙?又何以能調動她為英國服務,這一切都是謎。但從那以後,漢密爾頓夫人有了變化,她從一個貪圖虛榮、愛慕富貴的交際花變成一個遊說於兩西西裏王宮之中,影響那不勒斯對外政策的英國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