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對世界的影響,多集中在民主、自由、人權等觀念;中國對世界的影響,思想不鮮明,大多是中國功夫等花拳繡腿的表層文化,甚至賠錢賺吆喝。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曾斷言中國不會成為世界大國,因為中國沒有獨立的、足以影響世界的思想。季羨林先生卻認為中華文化是未來世界的“解藥”。
文化自信丟不得
古代中國過於自信,不屑於走向世界,而是要求世界走向中國。當時的“外交方式”就是要求各方屬國前來朝貢,其核心理念就是認為中國居天下之中心。曆史上世界文化走進中國,也須“本土化”後才能通行。比如基督教原本不允許崇拜偶像,利瑪竇在傳教時改為允許中國信徒拜祖宗、拜孔子,基督教才得以在中國發展。
但古代中國是開放的,雖然沒有主動到世界去傳播文化,卻包容著世界各國的來客。自秦漢之後,大量的外國人慕名而來,日本等國派遣了大批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先進的文化。到了近代中國,由於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世界通向中國的大門被封閉。直到西方世界用大炮轟開了中國大門,如夢初醒的中國人才開始睜開眼睛看世界。
因此,季老說一個國家的文化自信是丟不得也不能丟的。文化既是國家的名片顏麵,也是我們能夠進入世界民族之林的最佳通行證。我們如果丟掉文化自信,就隻能跟著西方文化“邯鄲學步”,最後結果就是,別人的東西沒學好,連自己本來擁有的東西也丟光了。
堅守中華文化
季老很欣賞的曆史學家湯因比說過,西方文明在創造驚人的物質財富時,卻因其不可遏止的活力與破壞性,將整個人類社會綁上了高速行駛的列車,造成了地球固有資源以驚人的速度減少或消失,並使人類進入了一個充滿矛盾和焦躁的半荒漠時代。“現代世界”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充滿了極大的不穩定性。沒有人會否認,這種狀況越來越糟糕。這位睿智的曆史學家的一席話給了季老很深的印象,他說:“我願意生在中國。因為我覺得,中國今後對於全人類的未來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是生為中國人,我想自己可以做到某種有價值的工作。”
然而,研究中華文化的外國人在虛心地向一些到美國訪問的中國學者求教時,就遇到了讓季老感慨不已的事。那些有著氣派名頭的學者,在別人向自己表示了對中國文化的敬意後,常常會這樣回答:“這是您在獵奇嗎?您可知道,您處身在一個偉大的國度,一個給予了世界以最符合人性的製度的國家,為什麼您反而會讚美我們的文化?老實說,幾乎從一百年前開始,中國知識界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都放棄了自己的文化,並將它們視為恥辱,這也是我來到您所在的這個國家學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