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先生聽後點了點頭,說:“嗯,說得不錯。嚴師齊,如果你是進攻方,你怎樣在損失最小的情況下拿下這座城?”孫先生指了指一個身材高大的小夥子,寇準感覺他有十七八歲了,是這裏比較大的一個男孩。他的衣著也非常樸素,一身素藍布衣,國字臉,皮膚黝黑,年紀輕輕的他已經是身強力壯了。寇準一臉疑惑地看了張正一眼,張正很機靈,知道寇準在想什麼,他悄悄把身子側了過來,低聲說:“他說他才十四歲。”
嚴師齊想了想,用渾厚的嗓音說:“集中兵力,分別從東麵和北麵聯合進攻,逼迫敵人投降,或者逼迫他們從西麵和南麵突圍,弓箭手和騎兵埋伏在城外,遇敵掩殺。”
“很好,不錯的辦法。”孫先生聽罷便說,欣悅和其他幾個學生也都讚同地點著頭。孫先生接著問:“李哲賢,如果你是防守方,有沒有計策應對?”
李哲賢跟寇準很像,也是一副文弱書生的樣子。身穿灰白布衣,樣貌英俊,他想了想,搖頭說:“畢竟被四麵包圍了,突圍硬拚似乎沒什麼勝算。但我們城牆堅固,也沒那麼輕易可以攻破,如果敵人是越千裏而動幹戈,死守到他們糧草盡了,這也是一個辦法吧。”
孫先生聽後稍微點了點頭,說:“嗯,死守。似乎隻能這樣了。”說完他環顧四周,視線停留在寇準的身上,問道:“寇準,你有什麼看法?”
寇準略微吃驚,他沒想到先生會叫到他,學生們倒是都齊刷刷地看著他,仿佛想多了解一下這名新人。寇準有點緊張地說:“先生,我之前隻是略讀兵書,沒有學習研讀過兵法,所以可能不太懂。我從圖上隻能懂陣營,能不能告訴我對峙雙方的人數呢?”
學生們聽後有的微微一笑,有的搖了搖頭。孫先生倒是很耐心,他回答說:“在野的一方,一個營房代表一萬士兵,在城的一方,一個哨塔則代表一萬士兵。”
寇準觀察了一下,東、北麵各有十萬兵馬,而西、南麵則各有五萬兵馬。而城池中東南西北共有十個哨塔,也就是說城中隻有十萬兵力。他想了想說:“三十萬大軍對陣十萬駐城守軍,看似兵力懸殊,其實不然,特別是分散四麵圍城,這種攻城方式在我看來相當糟糕。”
孫先生聽後說:“唔,此話怎講?”
寇準接著說:“這種布陣方式欠妥,硬攻的話短時間內應該難以攻下,並且會死傷無數,而隻要這座城池之外有任何援救,一個裏應外合,這四麵圍合之勢就會逐個擊破了。因而圍城不見得是很好的辦法。如果讓我進攻,就先勸降,再城下邀戰,不行再佯裝合圍,安排一點兵力圍住四方,再向鄰近一座敵軍城池散布消息,便可安排大軍埋伏在援軍必經之路上,待援軍來時一舉殲滅。城中哨兵望見戰火必知援軍已到,待他們出城門接應之時,合圍之兵且戰且走,引導到大軍前合力擊殺便可。”
孫先生聽後大喜,心想這小子真有謀略,沒讀過多少兵書便能想透這麼多道理,便點頭說:“不失為一個好計謀,那被困之軍怎樣抵擋?”
“被困之軍也要根據情況來,如果附近有援軍,死守到援軍來便可,但要與援軍裏應外合卻有另外計謀,實在不該追敵而去,這很容易落入敵人的埋伏。應奪後路,趁敵軍主力與援軍周旋之際,舉主力衝向敵軍來的方向便可,占領一方營地。敵軍見撤退之路被堵,營房被占,必無暇再戰,回身襲來,再用裏應外合之計,與援軍合力攻擊逃竄之敵便可。”
講完後,孫先生微笑地點點頭,學生們則目瞪口呆,他們怎麼也沒想到新來的這個其貌不揚的少年竟然有如此周全的計謀。張正等幾個同學對寇準產生了敬佩之情,也有幾個少年對他產生了嫉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