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百姓們私下裏到處慶賀,大財主村上的百姓更是治了一塊大匾放著大鞭送到了財主大院前,齊聲感謝大財主有先見之明,要不怎麼無巧無不巧地剛好去挖這個不小的山,剛好挖出一個大的了不得的池塘,剛好是讓小鬼子的天皇的弟弟葬在這裏,剛好還有那麼多地小鬼子殉葬,這不是明顯地給這麼個大人物提前挖了一座風水大墓不是。
百姓們這一傳當真是讓大財主不由地明顯地心慌慌、意茫茫,看來天意就是這樣了,要不要不自已怎麼就閑的沒事與叔伯打的什麼賭,耗費的自已快一半的家產去挖山不算,這下子把老天都得罪了不是,所以隻能也隻好心平氣和地被他的叔伯繼續教訓了。
李華的爺爺當時是區小隊的一個民兵,三十來歲,手裏的武器就是兩顆邊區造手榴彈和一把紅櫻槍,這還是他第一次參加戰鬥,雖然戰前的動員讓他心中的熱血幾乎沸騰,可就是不知怎地手不聽腳、腳不聽心,在埋伏的時候,那麼熱的天硬是還覺的身上發冷直打擺子。
當聽到有人大喊一聲打時,爬在池塘邊的李華的爺爺用顫抖的雙手把兩顆手榴彈和紅櫻槍一下子全扔了出去,壓根沒管去了哪裏。紅櫻槍自是飛翔不了多遠,兩顆手榴彈遠遠的飛出,有一顆沒響那是沒拉弦,另一顆正落在鬼子大隊長的頭頂上炸了個睛空霹靂,因此李華的爺爺也成了埋伏的隊伍中第一個打響戰鬥的人也是第一個投彈第一個擲槍的人。
眼瞅著一個胖虎虎的家夥先是一個斤鬥,然後在空中跳了幾種不同國家的舞蹈,再然後就是又在其它手榴彈的爆炸聲中踩著水麵左上右下,於是立了大功頭功,得到了嘉獎,獎品是倭國天皇的弟弟在打死道觀裏的一個道士後搶來的一把折扇。
扇子上麵的文字十分的古怪,寫得密密麻麻沒人認的,就連教書的先生也直搖頭,說是某種咒語,可這是一種榮譽不是,李華的爺爺就十分小心地保存下來,他帶著它參加了八路,又後來南北轉戰直到退休,成了傳家之寶,後來還用水晶玻璃作了一個盒子專門放它。
我家的老人們就常見到他拿出來給大家看,後來不知怎地因為這把扇得罪了什麼人,一直到死都沒再讓外人看見,而我也隻在李華的媽媽去世後在李華的手裏又見了一次,聽其他的老人說那把折扇是個了不得的寶物,可惜那年月太動蕩了,後來也就是不知所終。
隻是再後來見到縣裏的、省裏的大人物們走馬燈似的到我家找李華來來去去,更有人出價出到了人民幣10萬元,要知那時一個縣級的大人物的工資一個月才十幾元,當然衛李華的爺爺堅決不賣,前前後後有不少人被李華的爺爺罵出了家門,前前後後又有許多領導上門求寶被李華的爺爺婉拒。
最後有人說根本沒有什麼扇子之事,是李家用來抬高自已在抗戰中的戰功,眾說紛紜,最後不了了之。
再後來聽說日本倭國來了一個什麼考查團,要求那個縣裏在那個天皇弟弟死的山上有道觀的地方建一個紀念碑,如果縣裏同意就給縣裏幾億幾億日元做為賞金雲雲,看來這事果然是真得。
為了那些個幾億日元,當既有人跳著腳兒讓縣裏同意,聽說有一位了不得的省裏的領導還專為還未立的此碑寫了篇題跋,以彰顯中日友誼萬古長青等等。
但是縣裏的另一位領導不幹了,據傳說他寧可舍了生家性命,最後堅決地將考查團趕了出去。有人說這位領導說,如果立碑也應該是抗日英雄的碑,日本天皇的弟弟被打死是他罪有應得,要不他不死在自已家中怎麼會死在中國的領土上的?日本天皇如果被打死在這兒那更好,他會率全縣百姓立一個中華抗日的成果的紀念碑雲雲,否則他重新領導縣裏的百姓上山打遊擊繼續抗日等等。
結果小日本倭人天皇的弟弟的紀念碑硬是沒立成,可是將日本倭國考查團趕出去的那位可愛的領導卻得到了全縣百姓的真心擁戴,或許他自已也或是他的某個親友曾參加過那次戰鬥,也或許過去的日子讓他對倭人有種刻骨的恨,反正後來這位了不起的領導還受到了一些百姓們悄悄的供奉,讓我說是可見公道自在人心。
日本倭國的考查團離開後,許多人又想起李家的寶貝,登門的人又漸多,李華的爺爺幹脆全部拒之門外,或以不在推擋遮掩,日子一久人來漸稀,車水馬龍便不複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