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 我的團,越戰篇-第一章 戰爭智慧(1 / 3)

幾盞汽燈將團野戰指揮部照得亮如白晝,李誠實揚看著麵前的地圖,眉頭深深皺成了一個“川”字型。

“我團自參戰以來,損失非常嚴重。”

寫出這幾個字的時候,李誠實的心裏異常的沉重,作戰開始以來,部隊進展的迅速,帶來的卻是驚人的傷亡數量,這種戰果與傷亡成比例上升的情況勾起了他對曾經的回憶,但相比那個特殊的時期,此刻部隊的傷亡卻原本可以避免。

“我團在參戰前,戰士們已經對流血犧牲有了心理準備,但是……”身邊,政委歎了口氣,雖然話隻說了一半,但剩下的意思已經了然於胸。

聽到這裏,李誠實揚一拳狠狠砸到桌子上,結實的楊木夥子在他重重的一拳下,戰栗了好久才恢複了寧靜。

作為軍人,李誠實當然知道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道理,他也有著死在保家衛國戰場上的覺悟,因為這是軍人的天職,也是他們的榮譽和宿命,可這種宿命卻卻不包括犧牲那些本不該犧牲的地方。

五三式重機槍,仿製蘇聯SG43製造的中國的第一款重型機槍,剛一問世的時候,李誠實曾經為他的誕生而熱淚盈眶,他經曆那種依靠血肉去迎戰敵人重火力的日子,就被列裝到三八線附近,在六十年代的戰爭中,更是嶄露頭角,每分鍾高達三百發的戰鬥射速,就會在戰場上形成一道死亡風暴,隻要槍聲一響,就能讓敵人為之膽寒。

但是現在,這款已經服役近三十年的重機槍,它老了。它重達四十公斤的龐大身軀,還有為了便於運輸,而安裝的兩個輪子,都束縛住了它,讓它根本無法適應山地作戰。和敵軍架在三角架上就是重機槍,平時用兩角架一撐就是班用輕機槍的美式通用機槍相比,依然在中國軍隊服役的五三式輪載重機槍,火力優勢已經並不明顯,使用不便的缺點,卻被迅速放大。

敵人隻是幾次交手,就摸清了中國軍隊裝備的五三式重機槍弱點,他們潛伏在山坡上,突然發起襲擊,在山坡下方,五三式重機槍受到地形約束,槍口仰角不足,根本無法對山坡上的敵人進行射擊;操作重機槍的士兵們,被迫用肩膀扛起機槍,這樣做雖然勉強可以讓機槍發揮作用,但是缺乏足夠的穩定性,機槍手又訓練不足,子彈九成九都射到了空中。

這還不算,更惡心的是炮彈!六零火,是部隊裝備最多的迫擊炮,這款迫擊炮是支援步兵作戰的最有利武器,在深山與密林並存的山地作戰,這種擁有曲線射擊能力的迫擊炮,更是他們在遭遇襲擊後,迅速展開反擊的第一線武器。

結果……在第一次遇到襲擊,炮兵迅速支撐起迫擊炮,並打炮彈箱時,他們才發現,炮彈上都塗抹著黃油,如果不顧一切使用,先不說精準度如何,搞不好炮彈就會直接炸膛!

中國缺銅,在製造子彈或者炮彈時,都會用鋼材來替代銅,這樣固然針對自家國情回避了弊端,但是鋼鐵製成的彈藥容易受潮生鏽的缺點,也逐漸暴露出來,在彈藥入庫時,都會在上麵塗抹黃油防鏽,這原本也無可厚非,但是拜托,他們這次領了炮彈,是要直接上戰場參戰的,那些管理武器後勤的人,在天天想著一堆亂八糟東西的時候,能不能先把上麵的黃油擦掉,讓戰士們可以直接使用?

一想到在行軍途中第一次遇襲,也是全團第一次參戰時,迫擊炮已經架起來,炮手和彈藥手,卻在那裏手忙腳亂,脫下身上的軍裝,拚命擦拭炮彈上的黃油,擦幹淨一發,就發射一發的樣子,李誠實揚就想要去罵娘。

最好笑的就是,他們團在攻擊一個陣地時,架起迫擊炮不斷轟擊,結果有一發炮彈,明明應該射向上千米外的敵人陣地,結果炮彈幾乎是垂直的打上天空,又垂直的落下來,差一點就把李誠實揚給炸到了。如果真是這樣,那他李誠實揚百分百會成一個名人。

李誠實揚身邊的一個作戰參謀前去調查,最終的結果,讓人哭笑不得……製造炮身的無縫鋼管,質量不過關,耐熱性不足,炮擊了僅僅三十分鍾,炮身就熱度過高嚴重變形,原本是八十二毫米口徑的迫擊炮,三十分鍾後就熱脹冷縮到了八十四毫米,也難怪炮彈會不聽指揮,又落回了原地。

五六式半自動步槍,這款中國部隊裝備最多的步槍,在設計之初,依然保留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那套一顆子彈打死一個敵人的思維模式,超長的槍管,是保證了射擊精度,但是在山地叢林中和敵人遭遇時,雙方也許就是五十來米甚至是更近,哪還給你精度射擊的機會,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傾泄出最多的子彈,誰就能壓製對方。

對麵的敵人,人手一枝蘇聯製造的AK自動步槍,一抬手子彈就象是下雨般的打過來,和這種自動步槍相比,五六式半自動步槍,根本無法正麵抗衡。

還有五六式衝鋒槍,這款槍械就是模仿AK步槍製造,射速也差不多,還勉強能和AK步槍抗衡,但是五六式衝鋒槍,是由中國製造,還是鋼材耐溫度不夠,如果和對方連發對射,用不了多久,槍管就會發燙發紅,射擊速度和射擊精確度,都會隨之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