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四章 快樂與不快樂(上)(2 / 3)

我曾經到杭州一個朋友家做客。她是一位女士,有一間房裝著幾百雙鞋,衣服更是不知道裝了幾個房間。她說,有的衣服和鞋子買來就放在那裏,一直都沒動過。

實際上,我們貪婪地向地球索取,最後報應就到了自己身上來。我們現在喝的水,吃的東西,呼吸的空氣都很糟糕。我曾經聽到一個地質學家講過,通過對比曆史記載,過去兩千多年的時間裏發生的地震,還沒有我們現在這五十年發生的多。所以災難是大自然的警醒:物欲,不單會吞噬自然,也會吞噬我們自己。

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一個人從開始發一個善念,要上行佛道,下化眾生,就要做四件事情: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要幫助和度化一切眾生;要斷除一切煩惱;要學習無量法門;要成就無上道業。

佛教推崇奉獻的精神,你越是不斷地去奉獻,人生的價值就越能體現出來。如果總想索取,你的狀態,你的能量,就會大打折扣。

“煩惱無盡誓願斷”——就是要讓自己內心沒有染汙,時刻保持清淨喜樂的狀態。然後,我們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學習善巧和方便,這樣才能更好地去幫助別人。最後,讓自己成就一切道業,得到解脫和自在。

如果我們總想從別人身上得到東西,別人就會把自己的口袋捂得緊緊的,怎麼會給你機會呢。但如果你去關心他,嗬護他,不斷地給予他愛的時候,他會坦誠的麵對你,願意跟你分享,願意為你付出。

有一次在安利做分享,我說如果要把直銷做好,就不要問別人能為我做什麼,而是問自己能付出什麼。這是一個最基本的道理。

當你想成就一個事業,首先要想別人之所想,急別人之所急,做別人之所做。如果你有這樣的心,你的事業,就是眾人的事業,就算你不想做,別人都會推動著你做。

想盡辦法幫助別人實現他的理想,讓他解脫,讓他成就,讓他開心,讓他幸福。其實,你幫助別人成就他的理想,那麼他的理想,自然就變成了你的理想。

所以,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你們想想看,如果對方是一個吝嗇貪婪之人,你願意跟他交朋友嗎?反過來講,如果你身邊有一個人,不斷為你付出,一點都不計較個人私利,全身心地為你著想,你會把這樣的朋友拒之門外嗎?

我經常跟一些做企業的朋友說:我們做事的時候,往往隻想著讓自己生活富有,讓自己能得到別人的尊敬。實際上,這樣的思維模式走到最後,總有一天就會發現怎麼都走不下去了。如果有一天,什麼辦法都解決不了企業生存的困境,而你一籌莫展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就要反省,肯定是“私利”的心在作祟,那才是真正的症結。

一個中國百強企業的老板跟我說,他突然悟出一個道理。剛開始的時候,他隻不過想趕快脫離貧困,讓自己賺一些錢。後來他就想到了:人家跟著我,我一定要讓他們衣食豐足,人家幫助我,我一定要給予他們更多的回報。甚至有時候,本來合同成交金額是十萬,他覺得能共贏才能長期合作,就主動加到十一萬。後來他的事業碰到任何困難阻礙,身邊的人都會推著他向前。他總結出一個經驗:隻要幫助你的夥伴去實現他的夢想,當別人夢想實現的時候,你自己的事業也就水到渠成了。

佛教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奉獻。大家看,菩薩相好莊嚴,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很美的飾物。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告訴我們,人的美和醜由什麼決定?——內在的精神和道德是最關鍵的。菩薩發出善念,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就成為菩薩。所以菩薩在人的心目當中,是最可親的,也是最莊嚴的。

性格決定命運,胸懷決定未來

早上,有幾個朋友跟我聊天說,這幾年悟出一個道理:以前覺得自己通過努力,可以改造命運,通過努力就一定能突破命運對自己的約束。這幾年,越來越覺得改造命運真的很難,就發現其實人的性格決定著他的命運。如果命運讓你得不到的東西你一定要想盡辦法追求,比如通過各種手段坐上某個職位,最後你的能力不行,德行架不住,也保不住它。下麵的人不聽話,事情辦不好,這樣那樣的問題層出不窮,三兩天你就會被人轟下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