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紅河夜渡(五)(2 / 3)

就在戰士們按照要求剛埋伏下來不久,指導員在隨後的檢查中,發現常成帶著喬陽和王國民埋伏在的山脊南側,考慮到他們三個人僅有三支自動步槍,火力相對比較弱,便要求常成他們這個小組與張有亮小組交換一下位置;如此以來,不僅這裏的火力可以得到加強,並且,常成還正好處於一班的三個小組的中間位置上,更有利於對全班的行動進行組織指揮。交待完畢,指導員便轉身離開,到別處去檢查去了。

常成當初之所以決定如此布置,主要是考慮到右側沒有我設伏人員,並且,地勢亦相對較高,自己帶著喬陽和王國民埋伏在這裏,既便於觀察敵情、又便於掌握全班的情況。不過,想到指導員話說得也有他的道理;又見陪同指導員一同前來檢查工作的代理副連長——亦即自己的排長,對指導員的決定並未表示不同的意見,所以,等他們兩個雙雙離開後,常成便命令喬陽留在原地負責監視敵情,自己則帶著王國民準備去找張有亮等人。

張有亮小組就埋伏在山脊正中間下方的位置上,距離常成目前的位置僅有十幾米遠。然而,就在常成帶著王國民正準備起身離去之際,猛然間便聽見一陣密集的射擊聲從山脊的下方傳來。由於事發突然,敵情不明,所以,見此情形,常成便沒敢貿然行動。直至下麵的槍聲完全停息下來,常成方才迅速起身前去查看情況。

槍聲是由張有亮小組發出的,原因是發現下麵有人活動。不過,由於視況較差,張有亮等人並不敢完全確定他們沒有看走眼;另外,又由於這裏是九連與十連的聯係通道之一,張有亮等人在開槍之前忘了詢問對方“口令”,無法分辨敵我,亦怕莫誤傷了前來聯絡的十連弟兄,所以,一通射擊之後,反弄得他們三個人心裏此時不免感到有些忐忑不安起來。

聽罷張有亮的小聲彙報,常成亦覺得此事的確有些蹊蹺,於是,待稍停片刻,遂開口衝著下麵喊了一聲道:“口令”。如果是敵人的話,聽到詢問聲後,自然是不可能回答得上來;如果是自己人的話,萬一被打死了,自然亦不可能再回複口令了。所以,在喊了一聲“口令”後,見下麵沒有任何反應,常成便打算下去一探究竟。

恰在此時,指導員在聽見槍聲後亦趕了過來。當其聽罷張有亮的簡短彙報及常成的打算後,首先便排除了是自己人的可能;因為,十連攜帶的有電台,遇事可通過電台進行聯係,不必派人親自前來。但是,由於下麵是不是出現了敵情卻無法從張有亮的彙報中得出判斷,於是,指導員遂命常成帶領郭清下去一探究竟。

得到指導員的命令後,常成遂帶領郭清一前一後沿著山脊向下匍匐前進。起初,考慮到天色較黑;再加上敵人中槍後,屍體順著山坡不知滾落到什麼地方去了,所以,即便是張有亮他們果然沒有看走眼,此番下來亦未必能夠發現情況。

豈料,就在兩人前出了不到三十米的位置時,常成居然迎麵撞在了一具橫陳在地的屍體上。吃驚之餘,由於無法確定對方是否已經死亡,常成便迅速將槍口抵在對方的身體上。俄爾,見對方是始終一動不動,常成方才伸出左手去探摸對方的頸部。在確定對方確已死亡後,常成遂又去探摸對方的領口,打算通過縫綴在上麵的領章來確定對方的身份。

事有湊巧,常成剛剛把手滑向對方的領口處,尚未來得及探摸上麵的領章時,突然便聽見從左側的山坡上先是響起了一聲“口令”的詢問聲,隨即便是一片密集的射擊聲;與此同時,隱隱約約發現山脊的下方亦似乎有人影活動。見此情形,無須多說,啥都已經清楚了。於是,常成遂借助敵人屍體的掩護,舉槍便射;見狀,在一旁擔任掩護任務的郭清亦跟著往下猛射。

指導員正等著常成探摸情況之際,驟然發現下麵又響起了槍聲,而且,規模與激烈程度皆遠超上次;於是,為了避免誤傷了常成、郭清,遂命令蹲守在上麵的戰士們用手榴彈對敵人進行回擊。一陣猛打之後,見山下的敵人被打啞了火,指導員遂命令常成、郭清不要再在下麵停留,立即撤上來。

發生在九連陣地上的這兩次不期而遇的戰鬥,亦驚動了二營前進指揮所的首長。考慮到我伏擊分隊的行動已經暴露,若想在此地對越軍實施伏擊顯然已無可能,於是,在經過一番簡單地商議後,二營前進指揮所遂決定根據戰前製定的作戰預案,將整個分隊由伏擊轉入防守,以應對敵人可能的攻擊。主意已定,二營副營長遂通過電台命令十連長,要求其把隊伍從原路撤過來,與九連會合。

參加此項伏擊行動的人員,包括二營前進指揮所在內,一共隻有九十三人。如此少的兵力,在一整夜都不可能得到後方兵力支援的情況下,一旦遭到敵人的攻擊,則極易被各個擊破。隨後發生的戰鬥證明,二營首長在計劃此次伏擊行動之前,對戰鬥的發展趨勢所做出的正確預測;以及二營前進指揮所在遭遇突發事件時的果斷處置,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這支伏擊分隊的命運。

不過,事物的實際發展狀況,往往都會超出事前的任何想象。

自從我軍拿下老街市後,越軍的主力由於不敢前來與我硬碰,便隻好不斷地派出小股武裝對我實施搔擾。然而,由於我軍的整個防線相對比較“平直”,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突出部”,令越軍的小股武裝在對我實施搔擾時,往往有種不知如何“下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