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再踏征程(二)(1 / 3)

見參謀長讓自己坐下後,一句多餘的話都沒說便去開木箱,不知參謀長這是要幹啥,常成便好奇地看著他。隨後,見參謀長打開木箱後,從裏麵拿出一隻“一五二”毫米加農榴彈炮的藥筒——俗稱“彈殼”向自己走來,並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想到這隻“彈殼”莫非跟自己有啥關係,常成便起身從椅子上站了起來。還別說,這次還真讓常成猜對了。隻見參謀長來到常成的跟前後,便把“彈殼”往常成的麵前一遞道:“這個你拿去。”見參謀長原來是要把這隻“彈殼”送給自己,常成便連忙伸出雙方將“彈殼”接了下來。

由於鬧不清楚參謀長這樣做到底是出於何故,等把“彈殼”接到手上後,用雙手將“彈殼”抱著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彈殼”上麵居然刻著一幅圖畫。整幅圖畫從右至左一共由三個部分組成。右側從右至左的那兩行字是用隸書刻的第三偵察大隊的隊訓:“責任、榮譽、忠誠、忍耐、孤膽、自覺。”中間部分是一幅畫,此畫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部刻的是一道刺破烏雲的閃電,下部刻的是山川、河流和草木,中間刻著一隻盾牌。盾牌的正中心刻的是一個圓形的“正義”二字,“正義”二字的下方刻的槍刺朝上和劍尖朝下交叉在一起的一支步槍和一柄長劍,長長的劍穗正迎風飛舞,劍柄上刻著“倚天”二字;由於字體太小,又為篆書所刻,所以,不十分仔細地看,還以為是刻在劍柄上的花紋。盾牌的上方用正楷刻著兩行字:“為了祖國和人民不再遭受淩辱與壓迫。”圖畫的左側從右至左同樣刻著兩行字,右邊刻的是“祝常成同誌勇奪桂冠 誌”;左邊刻的是:“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一日。”兩行字均為草體字,字體看上去既遒勁有力、又奔放狂野,給人一種無所畏懼之感。“戰友:馮居墉 贈”幾個字被刻在整幅圖畫的最下端的位置上。

見常成將整幅畫仔仔細細地看過一遍之後,便抬起頭來看著他,參謀長便開口問常成道:“咋樣?還滿意吧?”此時,常成既為參謀長的精湛技藝所驚歎、又深為參謀長謙虛、內斂的品質所折服,所以,聽了參謀長的詢問,便立即高興地回答道:“非常喜歡。”說罷,又補充了一句道:“謝謝參謀長。”見常成向他行舉手禮,參謀長便微笑著點了一下頭算做答禮,隨後,便招呼常成坐。

原來,去年十一月上旬的一天,見馬上就要開始考核了,參謀長便抽空到訓練場上去檢查直屬隊的隊員們的訓練情況。直屬隊的隊員們當中有幾個是從二十九團調來的戰士,知道參謀長有“兩手”,一直都十分希望能夠得到參謀長的“作品”,但卻苦於沒有機會。這次見參謀長下來檢查工作,幾個人便立即趁著這個機會,用開玩笑的口吻,向參謀長提出了他們的要求。當時,訓練場上不僅隻有直屬隊的隊員們在那裏進行訓練,還有其它分隊的隊員。這些隊員見直屬隊的隊員們在向參謀長提要求,站在附近的那幫隊員便立即圍了上去,也向參謀長提出了同樣的要求。

根據工作的分工,參謀長雖然並不負責基層分隊的訓練工作,不過,見大家既然向他提出了要求,參謀長便不好拒絕。但是,參謀長也開出了自己的條件,就是必須以全優的成績奪得綜合成績第一名,他才肯拿出自己的私人物品作獎品以示鼓勵。由於考核的科目較多,各個科目的標準設置也較高,所以,話說出去之後,連參謀長也不大相信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等考核成績出來後,見常成真的以全優的成績奪得了綜合成績第一名時,參謀長心裏在為常成感到高興的同時,由於事先沒有進行準備,一時半會兒便想不出來拿出一個自認為能夠拿得出手的東西送給常成。

俗話說得好:軍中無戲言。參謀長既是一個十分注重個人信用之人,又是一位深諳帶兵之道的指揮員。想到自己既然已經把話放出去了,自己無論如何都得想辦法去兌現;既然自己都認為標準定得太高、完成起來很困難,那麼,到時候兌現出來的東西份量就不能太輕;否則,那就是在糊弄人。作為一名指揮員或上級,如果輕率地去糊弄戰士或下級,戰士或下級便會仿效著來糊弄你。如此以來,上、下相互糊弄,不僅人全被糊弄得失去靈魂,甚至是一支部隊的“軍魂”也可能會因此而給糊弄丟了。一支失去了“軍魂”的部隊,還有多少戰鬥力可言!

就在參謀長還在考慮拿個啥禮物送給常成時,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三日,參謀長突然接到任務,要求他立即帶領一個先遣組前往邊境地區先去熟悉情況。受領任務後,經過一天的準備,十二月五日,參謀長便帶領先遣組出發了,自那以後,由於工作繁忙,這件事情便被擱了下來。直至來年的二月底,部隊在執行完反滲透作戰任務後返回營區,參謀長這才又把這個事情拾了起來。

參謀長向來比較注重軍人儀表,身上的軍服無論新舊,看起來總是既幹淨又整潔,腳下的那雙軍用皮鞋也總是被擦得倍兒亮,這讓許多不大了解參謀長的人看在眼裏,便以為參謀長一定是出生於一個家庭條件相當優越之人;其實,參謀長的個人經曆說起來也相當坎坷。

參謀長生於一九四四年,八歲那年,參謀長的父母在一次洪災不幸罹難,撇下了參謀長和他的兩個妹妹,與參謀長的父母同時罹難的還有他的那個剛滿周歲的兄弟。由於年輕太小,毫無生活能力,在參謀長的父母罹難後,參謀長的舅舅便出麵將參謀長兄妹三人接了過去代為撫養。參謀長舅母的娘家有一房遠房親戚在城裏麵開有一間銅器鋪,平時做一些生活用具和手工藝品,為參謀長將來的出路著想,參謀長的舅母便托人將參謀長送去學藝。八、九歲大小的孩子被送到那種地方於其說是學藝,倒不如說是想過來混口飯吃。不過,得知參謀長的父母均不在了,又見參謀長小小年紀,模樣看上去很是憨厚老實,出於憐憫,參謀長的師父便答應收下他;條件是在參謀長十八歲之前,隻包吃飯,不發工錢。

然而,等真的到了十八歲的那一年,得知鄉下的家鄉當地正在招兵,參謀長便動了心,想去試一試。見參謀長學藝學得好好的,馬上就可以另立門戶了,如今卻突然冒出這麼個想法,聽後,參謀長的師父當即便表示了不支持。隨後,見參謀長執意想去,參謀長的師父便沒有再阻攔。等參謀長驗上兵,臨走之時,參謀長的師父見也沒啥好送的,便將參謀長平時幹活時使用的那套工具送給參謀長,希望參謀長到了部隊以後,閑瑕之餘,將工具拿出來練練手;千萬莫因為當了幾年兵,就把將來吃飯的“本錢”給弄罷了。

當時,越南被一分為二,北方屬於越南民主共和國,南方屬於越南共和國。根據中國與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之間達成的協議,參軍後的第一年,參謀長所在的部隊便被派往越南民主共和國從事修路、蓋房的工作。一年後,方隨部隊一道撤回國內休整。在國內呆了大半年,便再度隨部隊進入越南民主共和國。此次再來,部隊的任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時,越南共和國的軍隊在美軍顧問團的策劃和幫助下,正在對越南民主共和國實施“特種戰”,參謀長他們這次來的目的,就是與越南人民軍一道,對越南民主共和國境內重要的軍、民目標進行保護。此一來,便直到三年後,才隨部隊撤回國內。在此期間,參謀長也由一名戰士成長為一名幹部。

對於參謀長來說,此次回國後的第一件大事自然就是回家探親。闊別五年,當再次踏上家鄉的土地,看到發生在自己的兩個妹妹身上的變化時,參謀長禁不住感慨得眼淚都掉下來了。因為,就在參謀長參軍後的第二年,參謀長的大妹妹便嫁了人;二年後,參謀長的小妹妹也嫁了人。在當地,雖然說女孩子在十六、七歲時便結婚並說不上太早;拿女孩子去跟人“換親”,即使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也在這樣做,怪不上自己的舅舅、舅母狠心。但是,想到自己身為哥哥,想到自己做為兩個妹妹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依賴的親人,這些年來,沒有對自己的兩個妹妹盡到哪怕是一天的做兄長的責任,這不禁讓參謀長甚感愧疚;又因為想到由於家庭的變故,自己的兩個妹妹打小便沒有咋享受到來自於父母的關愛,而如今,一雙稚嫩的肩上卻過早地承擔起了生兒育女、養家糊口的擔子,這不禁讓參謀長甚感傷感。不過,見兩個妹妹目前的生活也過得倒也算安穩,參謀長的心情這才從中得到了少許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