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主創業(2 / 3)

山中有材已堪用,天下何地不育林——訪安瑞網絡公司總裁趙耀

記者手記

安瑞網絡公司(Array works)創建於2000年,是漢鼎亞太(H&Q Asia Pacific)和美國風險投資合夥人(U.S. Vener)共同投資的私營公司。自創建以來,安瑞網絡已穩步成長為SSL VPN 領域的市場領導者。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趙耀先生是亞洲知名的行業領導者之一,擁有20餘年在互聯網基礎設施公司和係統集成公司擔任高級管理人員的成功經驗。安瑞網絡是應用交付網絡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可在確保應用性能、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同時,將應用推送到終端用戶。通過安瑞產品,用戶可以使用任何設備、從任何地點訪問雲環境或企業數據中心的應用、桌麵或服務。從Web站點到電子商務,到企業應用,再到雲服務,安瑞解決方案提供了卓越的終端用戶體驗和可靠的安全性,全力保障企業的運營效率。安瑞科技為新一代數據中心而設計的應用交付、桌麵發布和雲服務交付解決方案,能夠確保應用係統的可擴展性、安全性和移動終端支持能力。而這些正是目前雲計算落地,大數據轉化為生產力,移動辦公取代PC的必要條件。

目前,安瑞網絡辦事處已遍布北美、歐洲、拉美和亞太等地區,並在美國矽穀和中國北京設有研發中心。解決方案廣泛部署在全球各地的電信及服務提供商、大型企業,以及金融、政府、能源、教育、製造、醫療保健、科技、媒體等行業。全球客戶範圍涵蓋世界十大銀行中的六家銀行、世界十大電信公司中的八家電信公司、世界十大科技公司中的四家科技公司、全球2000強中超過20%的公司。

從力學領域的科學研究到互聯網和電信服務行業,再到互聯網應用和安全網絡產品開發,趙耀先生已成為亞洲著名信息技術領導者,參與創辦多家互聯網、網絡技術、雲計算企業,帶領兩家初創型企業從創辦到成功上市。他用豐富的職場經驗告訴我們,帶著北大人求知的熱情,專注於未知,勇於嚐試,跨界轉型一樣可以創造出非凡的人生價值。下麵讓我們走近趙耀先生精彩的創業人生,分享堅持與專注,勇於麵對挑戰的冒險精神。

采編信息

采訪對象:趙耀

采編人員:劉俊傑、王培育、傅雪梅、

劉仁發(北京大學工學院2013級博士2班黨支部)

時  間:2014年11月

地  點:北京大學

趙耀,1986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力學係,1989年獲得北京大學力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得機械與航天工程博士學位,2000年獲得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企業管理碩士MBA。趙耀是亞洲著名信息技術領導者,擁有超過二十年的信息技術企業管理經驗,參與創辦多家互聯網、網絡技術、雲計算企業,帶領兩家初創型企業從創辦到成功上市。了解信息技術發展的宏觀趨勢和技術走向,為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大學提供谘詢服務。參與初創企業的發起和天使投資,為初創企業發展提供建議和服務。

1995年,趙耀作為共同創始人創建了被譽為“中國互聯網的建築師”的亞信科技,並於1995年10月至 2003年3月期間擔任該公司首席運營官,該公司是第一個在美國 NASDAQ上市的中國科技企業,目前是世界第二大電信計費和客服軟件企業。2004年,趙耀開始擔任全球應用交付網絡產品的領導者——安瑞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2012年,趙耀創辦南京枇杷派網絡科技公司並擔任董事長,致力於招聘第三方雲服務的研發和運營,提供高效易用的在線招聘管理流程,加強企業和應聘者的溝通,促進招聘成功率。2014年,趙耀聯合創辦了未名天使創投,旨在更好地扶持創業型企業,提供天使投資和創業谘詢。同時,趙耀還於2006年至2008年期間先後擔任美國亞傑商會的副總裁、總裁、董事長。此外,趙耀十分關心北大的發展,2008年至2014連續三屆擔任北京大學工學院工業理事會理事,幫助北大工學院產學研合作和技術成果產業化。

一、儲備篇之求學燕園

您是哪年進入北大學習的?剛來到北大時您的感受是怎樣的?燕園發生過哪些讓您記憶深刻的事情?

趙耀:我是1982年到北大力學係學習的,當時作為新生,感覺校園的一切都很新鮮,充滿好奇,特別對朱照宣教授在新生入學講座的闡述印象深刻:北大的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習能力。知識和技能是學生自己獲得的,而不是任何教授能教會的。

總結您的燕園時光,您最大的收獲是什麼?您覺得哪些收獲對您以後的職業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趙耀:在北大的七年時間,最大的收獲是打好了堅實的基礎。北大的專業教育非常強,但基礎教育更強。有了堅實的數學基礎,輔以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掌握任何相關的專業知識。這對我的職業發展有巨大意義。我完全通過自學和實踐掌握了互聯網網絡設計和運營相關技術、互聯網應用交付和應用安全技術,以及創新型企業的管理。沒有在北大打下的堅實基礎,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在北大的時光,除了學習之外,您有沒有發展其他的興趣愛好?這些興趣愛好對您後來在職場中發展有哪些影響?

趙耀:我在北大時,除了學習之外,興趣還是相當廣泛的,這同北大寬鬆的環境有很大關係。我們打橋牌、踢足球,參加很多社團活動。打橋牌讓我深刻體會到團隊的重要性,隻有團隊成員之間互相信任、積極溝通,才能在橋牌比賽中取得勝利。通過橋牌訓練,我養成了事前認真計劃的習慣,不僅僅包括清晰的目標和實施細節,更包括在假設不正確時的應變預案。另外,橋牌教會我在信息不完整時作決策的方法論:什麼時候該保守,什麼情況下該冒險,什麼時候要拖延時間以便獲得更多信息,什麼時候要相信直覺判斷。團隊精神、計劃預案、決策方法和風格的塑造都是現代企業成功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

二、過渡篇之職業規劃

您在走向社會前有沒有具體規劃過自己將要從事的工作?做過哪些準備?

趙耀:由於家庭的原因,我自幼對醫學和生命科學相關領域一直有很大的興趣。完成四年本科學習之後,研究生專業我選的是生物力學。因為生物力學,或者廣義的生物醫學工程,是力學同醫學相關聯最緊密的學科。在力學課程之外,我還上了《生理學》《人體解剖學》等課程,為將來進入醫學和力學的交叉領域做準備。畢業後,我被分配到白求恩醫科大學工作。由於擁有堅實的力學基礎,加上與醫學有關的知識儲備,使我很快能夠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

您當時所學專業的畢業生都有哪些選擇?你在選擇職業時有過哪些考慮或遇到過哪些問題?最後是什麼使您選擇了目前的工作?

趙耀:當時的力學專業畢業生主要是從事力學領域的科研、教學和工程工作。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名能夠利用力學知識和技術解決醫學問題的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在交叉領域有所創新,提出新的診斷或治療方法,發明新的診斷和治療儀器設備。1990年初,我來到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開始氣管模型中的脈動流動力學的研究。在完成氣管的數學模型以後,先後對氣管中的脈動流動力學進行了實驗測量和數字模擬。結果表明,數字模擬可以很好地表達氣管(分叉型)中脈動力學的流體特性。在這個過程中,我接觸到了並行計算、網絡等全新的知識和領域,並且被互聯網技術和它巨大的應用潛力而深深吸引,從而開始轉向互聯網行業。1994年,我正式進入互聯網(IP I)和相關通訊領域,在網絡規劃、實施、運維等方麵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以後,又和幾位誌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創建了亞信科技 (AsiaInfo),開始在中國建設I骨幹網的工作。亞信科技從中國互聯網的鋪路人一直發展成亞洲最大的電信管理軟件企業,在世界各地為電信運營商提供客戶管理、計費、運營分析等多項服務。2003年,我離開亞信科技,並再次轉行,從互聯網和電信服務行業轉向互聯網應用和安全網絡產品開發和生產的新行業。到今天,我已經在安瑞網絡(Array works)工作超過十一年的時間。安瑞網絡在中國市場中的地位也從無到有,兩款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均達到市場的前三名。

您目前從事的職業與您在大學時的專業好像相關性不大,那麼您覺得您的專業對您日後在職場的發展有幫助嗎?

趙耀:我本科是力學專業,碩士和博士的研究領域是生物力學,現在的工作主要是互聯網應用交付和安全產品的開發、生產和服務。表麵上看,我所學的專業同現在從事的工作有很大差別。但是,在北大力學係打下的理論基礎和掌握的方法論對我現在的工作幫助很大。新的知識和技能可以通過後來的努力獲得,但是學習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理論知識的方法,都是必須在大學期間養成的。另外,專業知識越接近基礎,將來轉向其他行業的可能性越大,也越容易。從這個角度看,力學是一個特別好的專業。

三、塑型篇之職場打拚

在職業發展之初,您都有過哪些打拚經曆?印象最深刻的有哪些?

趙耀:我1995年回到中國,開始宣傳I的價值並同很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接觸,介紹互聯網相關知識,並積極促進中國互聯網的建設。20年後的今天,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但當時大多數人不了解互聯網,甚至電子郵件是什麼都要解釋很長時間。我們提出了“把@帶回家”的口號,從電子郵件開始讓大家了解互聯網,然後再逐步介紹電子商務等新興概念。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去政府機構作介紹的經曆,我們在傳達室就被當成上訪人員攔了下來,無論怎麼解釋也不允許進去。今天,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成了大家上網的主要手段,淘寶、京東取代商場成為購物的主要場所,互聯網真正普及到了千家萬戶。回想過去,套用一句流行的話,“有歡笑,也有哭泣”。

您在職場上曾經麵臨過哪些重要的選擇?您又是如何作出決定的?

趙耀:最重要的選擇就是從力學領域轉行進入互聯網領域,麵對全新的技術和全新的行業,從一個研究人員轉行做一個創業者。這個選擇風險很大,但同時也會帶來巨大的機會。我相信,每個時代都有自身獨特的機遇,一扇門關閉,總有另一扇門打開。專注於已有的,不會得到更多;專注於未知的,才能保持饑渴。隻有願意冒險、願意承擔冒險的代價,才有機會和勇氣嚐試新的東西,並享受新領域、新職業帶來的快樂。敢於作出這個選擇,來源於對自己的信心,而這種自信,是在北大七年的時間裏形成的。曾經有同學開玩笑:力學能學會,沒有什麼學科是學不會的。並不是說力學就是最難的學科,關鍵是我們在北大學會了如何學習新知識並最有效地應用這些新知識的本領。時代在進步,知識在更新。任何人也不可能完全依靠在大學四年裏學的知識在職場裏用一輩子,所以嚐試新的挑戰是必然的。既然選擇是必然的,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您認為在職場打拚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哪些外部因素對職業發展也很重要?

趙耀:我認為職場中最重要的素質是學習的能力。現代社會是學習型社會,隻有會學習,能夠很快地學習並掌握一門新知識、新技能,並且保持頭腦的饑渴並不斷地學習的人,才能永葆職業青春。過去,企業招聘時會強調應聘者的經驗,特別是在某一特定領域內的經驗。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進行校園招聘,用人部門越來越多地想發現那些專業並不十分吻合但學習能力極強的新人。這些非專業人士完全有機會、甚至有更大的機會,成為行業的領軍人物。對這一點我有很深的體會。2007年我曾經在北大工學院做過一次講座,在那裏認識了一位力學係的學生。這位學生並沒有任何網絡產品開發的經驗,甚至編程的經驗也相當匱乏。但是,他有很強的積極性,希望有機會到安瑞網絡的研發團隊裏工作,而且非常自信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相關的技能。事實證明,他的自信是有基礎的。在安瑞網絡研發團隊工作兩年,這位係友的能力就已經嶄露頭角。到了第五年,他已經成為行業專家,核心人才。他最大的特點不僅僅是能夠完成任務,而是擁有獨到的視角和思考問題的方法,能通過構建框架的方式係統地闡述任何問題,為未來的工作和其他同事的參與奠定基礎。

學習能力很重要,溝通能力一樣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外界因素,如工作機會、團隊成員、管理者,都可能對職業發展有影響。但是,一個人的情商決定了外界因素是否能對他的職業生涯起到積極作用。積極主動的溝通,陽光的心態,在失敗和挫折麵前不屈不撓的精神,都會直接影響到周邊同事、客戶、領導對這個人的看法。而這些看法,就會演變成業績評估報告,從而對職業發展產生影響。機會總是垂青那些準備好的人,外界的因素隻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四、定型篇之職場感悟

工作中難免出現挫折和失敗,您是如何麵對和解決它們的?

趙耀:挫折和失敗,在工作中是經常見到的。我的經驗是,“在戰略上藐視,在戰術上重視”。所謂“在戰略上藐視”,就是要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來對待挫折和失敗,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和失敗而氣餒。絕不要因為挫折或失敗而放棄努力,或者懷疑原有目標的正確性,從而喪失信心。而“在戰術上重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有失敗,一定要找出根本原因(root cause)。人們常說,吃一塹,長一智。這裏的假設是在吃一塹之後進行詳細的分析、總結,找到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並製定出詳實的、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徹底地解決問題,並保證不再發生類似的問題,在現有基礎上實現提升。找出根本原因是一個複雜、困難,甚至痛苦的過程,很多時候不得不承認是自己的問題導致了挫折和失敗。而恰恰是這個痛苦的過程,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清自己,包括我們的能力和局限性。走過場、自己騙自己的分析都是毫無意義的。如果通過學習、培訓、交流或者努力,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來解決問題,是最理想的。如果需要外在因素的幫助才能解決問題,那麼就需要進一步地分析,找出這些關鍵的成功因素並有計劃地獲取外在的幫助。如果經過分析,證明挫折和失敗並不是暫時的,而是即使有充足的內在或外在條件也根本不可能達成目的,就要坐下來重新規劃目標,以免重複同樣的錯誤。

您是如何處理工作當中的人際關係的?您是如何處理和領導及下屬之間的關係的?

趙耀:人際關係的處理在工作中相當重要。因為不管做什麼工作,我們都要不停地同其他人打交道。基本上包括這樣幾類人:同事(包括上級或下屬)、服務對象、服務提供者。我個人的經驗是,通過真誠獲得信任,通過交流加深理解,通過業績展示才能,通過協作提高效率。職場中,最終是要靠能力和業績說話的。但是,能力再強,業績再好,如果不能有很好地溝通,同事和上級就不可能清楚地了解;如果不能很好地協作,可能能力和業績反而會引起反感,影響發展。一個成功人士至少要擁有以下幾個特點:積極主動,以目標為導向,明晰任務的重要性,善於傾聽,以雙贏作為出發點,協作創造價值,不斷學習。其中,積極主動、傾聽、雙贏和協作都是關於人際關係處理的情商內容。智商要通過情商去展現,情商要依賴智商去起作用。具體地說,就是以誠待人,主動溝通,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領導關心的是目標能否達成,下屬關心的是目標是否清晰、資源是否保證、未來是否會更好。對領導,在充分了解目標的核心和重要性以後,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時間完成目標至關重要。在完成本職工作以後,如果能夠幫助其他團隊成員完成目標,或者為他們提出建議,對整個團隊的業績有幫助,一定會得到領導的欣賞。對下屬,首先要明確目標和完成目標的價值,使整個團隊認同這一價值。然後是幫助他們完成計劃並不斷地檢查和修正計劃,直到任務完成。我個人的經驗是:不要等到工作全部完成再去檢查,而是要設定多個清晰的裏程碑目標並且及時地評估工作進展。如果不滿意要及時地指出問題,並提出切實地解決問題的建議。下屬的失敗就是管理者的失敗,一個團隊的能力是由團隊中能力最弱的成員來確定的。明白了這一點,管理者的任務就變得很清楚,要幫助整個團隊提升能力。另外,在溝通目標的同時,要清楚地同下屬溝通責、權、利,明確獎懲原則和方法,避免由於溝通不暢帶來的錯誤。

您覺得學校裏和職場中有什麼不同?您是如何麵對和適應這樣的差別的?

趙耀:學校裏的主要工作是學習,職場中的主要工作是完成任務。學校和職場的不同首先表現在團隊協作上。學習過程中雖然也有與別的同學配合的地方,但多數情況下,成績好壞取決於自己的努力。而在職場中,同團隊其他成員的合作是常態。隻有高質量的團隊協作,才能帶來高質量的工作結果。其次是錯誤和失敗對大局的影響。學校中,一次考試不理想,可以補考,或者重修,後果很嚴重,但影響到的人可能隻有我們自己。工作中,一次失誤帶來的損失輕者是丟失一個客戶或者是產品推出時間的延遲,重者則是巨額的財產損失。

從學校轉到職場中,首先要了解團隊中各個成員的特點,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內融入團隊中去。我個人的經驗是“師傅帶徒弟”,首先要找到一個好師傅。有了師傅,就可以更快地適應環境,讓大家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工作安排上就可以盡量揚長避短,使自己盡快進入角色。

您在職場中是如何發現和把握機遇的?有哪些事使您印象深刻或者成為您職場中的轉折點?

趙耀:機會總是垂青準備好的人。發現和把握機遇的前提是自己有明確的目標,同時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以終為始”,“時刻準備著”是把握機遇的兩個核心。首先,要有清楚的長期目標和明確的短期目標。隻有目標清楚,才能及早發現機遇。機遇多數情況下可能同長期目標一致但同短期目標不一定一致。在這種情況下,隻有明確的長期目標才能促成正確的選擇。可是,如果機遇來了,自己也作出了正確的選擇,但是由於自身能力不足或者準備不充分而與機遇失之交臂,一定會非常遺憾的。

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在亞信工作期間,公司要求我負責一間互聯網內容公司的創建和管理。那時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還不存在,發展內容是很好的機會。但是,由於我對互聯網技術過於關注,過分強調網絡建設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內容的價值,沒有把建立門戶網站作為自己長期的目標;同時,缺乏對內容編輯、發布、管理等技能的儲備,所以沒有能夠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您覺得尚在校園裏的大學生,哪些是需要他們在校園裏趁早積累和準備的?您對學弟學妹們有什麼建議?

趙耀:在校的學生首先要學好基礎課和專業課,打好堅實的基礎,並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紮實的基礎和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是未來職場中最重要的兩個競爭力。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要盡量開拓自己的視野,多參加校內和校外的各種活動,豐富自己的情商,培養團隊協作能力。我能給大家的建議是來自王敏中教授的忠告,“隻有教過一門課程,才能真正學會這門課程”。掌握知識不僅僅是自己懂,更重要的是能夠分享給別人,並且別人能夠從你這裏學會,接受你的觀點。這種溝通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最好能在大學期間就開始,並長期堅持下去。有了這個能力,可以受益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