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寶很忙,非常忙。
自從進駐漢城以來,他就沒有閑下來過,整天都有成堆的事情等著他去處理。如果將這些天他批閱翻看的賬簿報表堆積起來的話,他相信這些東西絕對能夠填滿這個不小的偏殿。特別是伏擊大島旅團後,趙天寶就更加的忙碌起來。
對於他來說,整編擴充新營的實力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而擴充實力,整編軍隊最需要的是什麼?是軍官,是軍械,是糧餉,是軍紀,是兵源。
趙天寶這些天最發愁的就是兵源,對於新營來說,兵源始終是限製己方擴編壯大的最大鎖鏈。
兵源,在國內這當然不是一個問題。數十年災荒連綿,人禍不斷,孤苦無依的良家百姓飽受欺壓,國內流民四處亂竄,隻要樹起招兵旗馬上就會有大批人群蜂擁而至。不為別的,隻是為了那些白麵饅頭。
可是在朝鮮這就是成為問題了。倒不是說此時的朝鮮社會平穩安康,民豐物富,人們不願當兵吃糧。恰恰相反,處於沒落階段的李氏王朝不比曆史上任何一個行將滅亡的封建王朝清明多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最起碼那些朝鮮貴族的奢侈揮霍程度絕不在滿清宗貴之下,受盡欺壓剝削的朝鮮民眾也是貧困不堪,難以為生。在這種情況下,當新營放出募兵的風聲後,短短幾天內就有數萬朝鮮民眾聚集了過來。
但是始終堅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趙天寶始終不敢放心招募這些朝鮮民眾,隻能盡力從中挑選那些旅居朝鮮的漢人或者是跟清朝有所關聯的朝鮮民眾。如此以來,根本就選不了多少人,滿打滿算也就是四千人左右。無奈下,新營隻能放寬了選拔的尺度,隻要是平壤以北鴨綠江以東的也可以充實新營。這樣一來,新營終於勉強招夠了七千人。但是忠誠度究竟如何,趙天寶心中也沒有底,不過總算聊勝於無吧。
至於武器,新營倒是不缺。奇襲漢城,伏擊大島旅團,兩仗下來新營也繳獲了大批軍械彈藥,不說別的,僅日軍的製式裝備——村田式單發步槍就有近六千支,其他毛瑟、曼徹斯特等等亂七八糟的步槍也不少,子彈就更不是問題了:當初繳獲漢城日軍的子彈足夠新營用一陣的。況且趙天寶也沒少從那些洋人手中購買存儲彈藥,所以裝備問題倒還不是趙天寶最頭疼的問題。
軍官就更不是問題了,趙天寶不打算也不可能將這些朝鮮族新兵在短短幾十天就訓練成百戰雄師,所以趙天寶就把這些新兵徹底地放給了以鄧誌勇為首的那批原朝鮮新軍教官,畢竟他們有這方麵的經驗嘛~~~
至於那些朝籍漢人新兵,趙天寶可是下了大本錢,完全就是將對方分散加入各個營隊,由那些戰後餘生的基層軍官和老兵共同訓練。這樣是在不降低原有隊列戰力原則下的最好方法了,畢竟趙天寶對他們的期望還是很高的。
初步解決了這些問題後,最讓趙天寶操心的就隻剩下糧餉問題了。不過這個也是趙天寶最有把握解決的事情,要知道自從進占漢城以來,新營就死死地把持了李氏王朝的所有財政,沒有趙天寶的批條,誰都不能從中提出一文一厘,就是韓王夫婦也不例外,為此趙天寶可是沒少跟閔妃明爭暗鬥。說真的,朝鮮還真的不愧是盛產白銀的地方。雖然這些年李氏王朝已經衰落的差不多了,但這個不大的國庫內,存銀倒是不少,足足有八百餘萬兩。當看到滿屋都是這些白花花的銀子的時候,兩世為人都沒有見過什麼大世麵的趙天寶著實激動了好一陣子,當然新營其他眾人也好不到哪兒。
自從新營以幫助朝鮮編練新式軍隊防禦倭人進犯的名義,強行接管國庫後,李氏王朝就沒能從中取出絲毫銀子。這一大筆銀子早就被趙天寶當成了私家財產,旁人勿動。
有了大批白銀做後盾,不僅給新營老兵發足了軍餉,還額外的加銀加餉,對於陣亡者的撫恤也是高的驚人,就連剛剛招募的新兵收到的月餉也比原先規定的要高。
有了錢的趙天寶自然也沒有忘記軍火,從接管朝鮮國庫開始,趙天寶就開始跟西洋傷人接洽商談購買軍火。麵對新營開出的比平時高數倍的價錢,從來都不缺乏冒險精神的白種商人,自然不會放棄從這場“黃種人的戰爭”漁利的好機會。那些儲存在上海原本準備賣給清朝各地督撫的軍火彈藥,整船、整船地運往朝鮮而後直接在仁川卸下,再有那些在朝商人負責運往漢城,賣給新營。明知這些軍械彈藥最終都落入了敵人之手,封鎖黃海的日本海軍卻也無可奈何——扣押真正的英人船隻,他們還沒這個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