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計劃變更(1 / 2)

趙天寶的違令北撤,無疑於給呼戰正隆的“帝黨”人士迎麵潑了一盆冷水,讓滿朝清流帝黨甚感無趣難堪。

“後黨”眾人雖然竊喜這個缺乏政治經驗的年輕將領讓他們的老對手難堪被動,讓自身從對方的壓迫之中喘了口氣,不過私下裏他們對這個年輕將領並沒有抱多少好感——大清朝戰將如雲,猛士鬥量,哪個不比這個跋扈狂妄的年輕人能征善戰?!他不過趁著運氣好僥幸打敗了幾次東洋人罷了。這才短短半年時間就從一個小小的營官升到了二品總兵,還是實授總兵呢!要不是這個狂傲小子在朝鮮擅開邊釁跟日軍打了個熱火朝天,那些“帝黨”怎麼會借著民間呼聲位勢大增,分掌朝廷大權呢?!

都是這個無知的家夥鬧騰的!

要不是他,即使開戰了“帝黨”也會在民間有如此呼聲的。

惱怒趙天寶曾經給己方帶來的不便,“後黨”重臣並沒有幾個想要保護趙天寶,更別提在惱羞成怒的光緒皇帝麵前替對方辯解了。甚至有幾個心理陰暗的已經準備著趁趙天寶被皇帝問罪後部屬群龍無首之際,接手掌控新營擴編的寧夏鎮了。

雖然北洋水師敗給了東洋人,但咱陸軍還沒敗呢!

大清本就是馬上得天下,海戰不敵洋人,馬步陸戰可不是那些西洋東夷能夠比肩的!

北洋苦心經營了水師眼看著是不行了,這大清以後還得靠馬隊步兵呀~~~

對於國內現在的暗潮湧動趙天寶也不是不知道,不過此時他已經顧不得這些了。

人類曆史上舉凡大規模遷徙無一不是充滿了堅信與血淚,這次朝鮮數十萬人北上遷徙自然也是充滿了悲戚苦難的。僅僅七八天,漢城通往平壤的官道上兩側已經鋪滿了一層屍首,整個遷徙隊列整天都籠罩在悲聲哭泣之中,混亂逃離更是時時發生,防不勝防。不過這些都不是趙天寶最擔心的,最令他煩心的卻是——糧食不夠了!!!

本來大軍押迫漢城百姓北上的時候,早就準備好了大批糧草補給,為的就是讓數十萬百姓能夠分得一些口糧不至於鬧出太大的亂子。不過趙天寶等人還是高估了那些朝鮮貴族的寬厚仁慈——本來大家都以為朝鮮畢竟不像國內那樣數十年來兵匪戰亂天災人禍接連不斷雖然這兩年受了些天災,不過怎麼著京畿道一帶的百姓也算殷實可活吧,可事實卻令人大吃一驚:那些官府衙門剝削起來是毫不留情,這些普通漢城民眾也是受盡了勒索壓榨,哪還有多餘的口糧攜帶北上?!好多家甚至已經斷炊了,本來以為堅持道秋季就能有所收獲填飽肚子。可是韓王的“遷徙令”下來後,在朝清大兵的刀槍逼迫下,這些普通民眾也隻能舍下莊稼,滿含眼淚一步三回頭地“隨王北上”。

如果僅是如此,趙天寶所部費力攜帶的大批糧草還是能夠讓這些普通民眾有所依持的,可是隨著幾十萬人的緩緩北上沿途數十萬朝鮮民眾也沒卷入滾滾人流。這些民眾甚至還不如漢城民眾,漢城民眾最起碼還有相當大一部分人擁有餘糧補給,而他們這些朝鮮國都以北的普通民眾好多已經絕糧多日了,這次跟隨大隊北上他們可是正真的耗糧大戶。

趙天寶部雖然早就從朝鮮各地搜刮儲存了大批糧草補給,不過大部分要保證軍隊所用,剩餘的那些糧草補給又秘藏在數十個補給點以備將來抗敵所用,真正能夠用於移民百姓的並沒有多少,根本不能支持這些百姓堅持到平壤。

為了能夠支撐到平壤,新營不得不減少每餐的供應,如此一來,已經有相當大一部分普通民眾吃不到救濟糧食。這些天,已經有一部分人開始活動起來了,整個移民隊列也出現了小規模的騷亂動蕩,甚至一些朝鮮籍士兵也是蠢蠢欲動,整個局勢變的不穩起來。為此,趙天寶特意在旅途中找來鄧、朱倆人討論變更計劃。

“糧食如果足量供應百姓,還能堅持多久?”騎在馬上的趙天寶向身邊的鄧誌勇問道。

“我估計了一下”鄧誌勇稍一停頓,繼續道:“如果按照目前遷徙隊列的擴大速度,朝鮮民眾的口糧頂多還能堅持八天。”

“如果軍隊壓縮口糧呢?”

聽到趙天寶如此發問,鄧誌勇略一思付後,正色道:“如果將全軍口糧縮壓一半,整個移民隊列大概能夠堅持半個月,而按照這些普通百姓拖家帶口的移動速度,我們至少還需要一個月才能到達平壤。”

趙天寶沉默半晌後,把頭扭向了朱牧:“現在部隊的情緒怎麼樣?那些朝鮮官員有何舉動?”

朱牧自從掌管情報業務以來,從前的爽朗熱情逐漸消失不見,愈發變得謹慎言少起來,平時已經很少和其他軍官嬉笑打鬧了。如今聽到趙天寶的提問後,立馬正色答道:“我軍嫡係部隊正體還是很穩定的,小部分朝鮮族士兵稍微有些騷亂不過全部都已經被監控起來了。另外幾支朝鮮軍隊的將領也被架空了,下邊的部隊也被我們派去的顧問給掌控了起來,鬧騰不出什麼大風浪。那些朝鮮官員從漢城出發後,我就已經安排人全程監視了,堅決不讓他們有串聯的機會。朝鮮王室的衛隊都是我們的人,韓王夫婦最近還是很老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