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羅盤的形製
由於使用者、使用對象的不同以及使用方便等原因,羅盤有大小不同的尺寸和多少不等的圈層。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常見的羅盤直徑尺寸有11種,分為2.8~5.2寸的小型羅盤、6.2~8.6寸的中型羅盤、8.6寸以上的大型羅盤三種規製。在北京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收藏著直徑超過30寸(1米)的特大型羅盤,這是目前發現的最大尺寸的古代風水羅盤。
小型羅盤直徑小,圈層內容少,精度稍差,如3.4寸的羅盤僅有9環,但小型羅盤卻有著攜帶方便的優點。而大型羅盤圈層內容多,信息量大,精度高,但其尺寸大,不方便攜帶。所以中型羅盤較為適宜,如6.2寸的羅盤有22環內容,一般說來已足夠用。不過風水師察看大型地盤或陰宅則常選用精度高的大型羅盤。當然水平精湛的風水師即使使用小型羅盤也無問題,這與風水師的業務水平和個人愛好有關。而初學者則以中型羅盤為佳。
至於羅盤盤麵的圈層環數的多寡,常見的羅盤則從最小的9層到36層不等。在胡國慎所著《羅經解定》一書中,則推薦使用直徑12寸的羅盤,其認為羅經直徑必為12寸,應一年12月,周三徑一,圍經則為36寸,應周天365度,層數必24環,應歲時24節氣。
二、羅盤的構成
在羅盤的製式上有水羅盤和旱羅盤的區別,水羅盤是浮體磁針,旱羅盤是中軸支撐式磁針。前者是中國傳統的形式,後者是明代以後由國外傳來。
明代以前多用水羅盤,使用時在天池中注入水以浮針,磁針是經磁石傳磁後的細鋼絲或鐵絲製作,浮體是選用公雞羽毛的羽幹,將磁針穿於羽幹的中部,就製成了浮體磁針投入天池中就可以使用了。旱羅盤自明末以後逐漸流行於世,清中葉以後的羅盤大多為旱羅盤製式,傳統的水羅盤逐漸式微。現在人們能常見到的多為近現代製羅盤。
羅盤主要由內盤、外盤、天池與指南針三大部分構成,另外還有天心十道。
(一)內盤
內盤為圓形,就是圍繞在天池外麵可以轉動的圓盤。內盤盤麵上印有多少不等的同心圓圈,一個圈叫一層,各種羅盤的層數多少不同。每層劃分為不同等分的格子,最少分成八格,最多能有三百八十四格。羅盤的各種內容刻寫於內盤盤麵的不同圈層上,是羅盤的主要構成部分,吉凶占驗全顯示在內盤中。
(二)外盤
外盤為正方形,在內盤的外麵,是內盤的托盤,盤麵無字。有些羅盤特別是內地產羅盤無外盤,使用時不太方便。有外盤者多為香港和台灣近現代生產。
(三)天池與指南針
天池,也叫海底,位於羅盤的中心,內置指南針。早期羅盤使用注水浮針,即水羅盤,羅盤中間凹陷,以能蓄水浮針,故稱天池,後來雖然改用旱羅盤,但仍沿用其名。
指南針的形式有兩種,一是較為傳統的形式,僅用一圓形直針,指南一端用紅色塗染,因為按陰陽五行之說,南方為火,為朱雀、為赤雉之血所染,故配以紅色。另一為近現代的形式,類似於鍾表的指針,指南端為紅色或有箭頭;而指北端為黑色,頂端為一圓環,兩側帶有凸角。這一形式極為有趣,圓環稱為牛鼻,凸角稱為牛角,其象征牛頭,有牽引導向的意思。
在天池的底部有一條紅線,稱海底線,其對正地盤正針的子午正中方位,在其北端兩側有兩個紅點,使用時磁針的北端要與底線的北端重合。在現代產的羅盤中,天池底部常用表示東南西北的十字線,更方便辨認。
(四)天心十道
天心十道是固定於外盤上且通過天池中心的兩條相互交叉垂直的紅線,當轉動圓盤時,衣靠天心十道線就可讀出盤麵上的內容,由此可推出線向方位吉凶如何。無外盤者則無天心十道線,使用羅盤時需要彈線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