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節 群英彙聚(1 / 3)

第二節 群英彙聚

文人會社,乃宋代文壇的一個流行風尚,是文士們定期或不定期的聚會。聚會之時,常置美酒佳肴,並召藝人樂妓,吟詠唱和,自得風流。但因禁止執政大臣私相會晤的“禁謁之製”在宋代有禁罷之爭,故為保險起見,士人均不在私第受客。於是乎,茶肆酒樓變成了聚會之所,但也有風雅之士,往往設宴於秀麗山水之間,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嘉祐元年九月初七,歐陽修設宴開封京郊萬歲山。適逢重九,便邀眾文人雅士賞菊喝酒,以之為樂。

經過數月的努力,京城的內澇總算排幹,這一場天災總算過去,一切都恢複有序,開封城複又熱鬧了起來。為了參加明年元月的禮部科考,近日裏開封城陸續聚集了各地考生。一時間,上至士人官邸名家宅第,下至茶肆酒樓勾欄街頭,處處不乏來自全國的有識之士,懷揣一腔熱血和誌向,高談闊論,激揚文字,給受災後的京城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今日,因著大家要去參加歐陽修所辦的“賞菊會”,諸多士人府邸皆拒不見客。自巳時起,官道上的牛車便絡繹不絕,牛頸上戴著紅纓,並係一銅鈴,一聳一聳緩緩走著,叮當之聲不絕於耳。

此廂王安石與曾鞏相攜走出宅來,正欲上車,卻見隔壁鄰著的宅子中走出一人,著上古深衣,頭戴交腳璞頭,簪一絹花,腳蹬黑革皮靴,正是司馬光,時與王安石同任群牧司判官,兩人誌同道合,多年交好,如今更是作了鄰居。

“司馬十二丈!”王安石遠遠就喚道,旋即快步向前,作了一揖。

“王丈!”司馬光應道,也作一揖,“可是同去歐陽學士所設之宴?”

“正是!一道走吧。”說著,便各自上了車,悠悠然向前而去。

行至山腳,車輿不便再行,一行數人隻得下了車,拄杖拾級而上。而不遠處正巧走來一行三人,為首一人年事較高,著一褐色道服,寬大飄逸,頭戴仙桃巾,腳著青履,正是時年四十七歲的蘇洵。他身後跟著蘇軾、蘇轍,分別著湖藍色和鶯色襴衫,頭戴小帽,下著登山專用釘履,甚是風流倜儻。

雙方會麵,曾、王、司馬、蘇四人互相作揖,而兩個小輩卻是端端正正,叉手示敬,恭敬唱“喏”。禮畢,一行八人才浩浩蕩蕩攜伴上山。

山行六七裏,便聽得水聲潺潺,仰首望去,一股清泉瀉於兩峰之間。再往上走,峰回路轉,卻有一亭翼然臨於泉上,亭四周花團錦簇,佳木茂盛。亭下臨溪空地,設著諸多食案,案上各色食具一應俱全。而八角亭內,眾人正圍桌觀棋,對弈者正是歐陽修和梅堯臣。

此時的萬歲山上,唐宋八大家中的六家奇跡般一同出現,真可謂群英彙聚。

而正當眾人熱談之時,卻聽得一洪亮之聲自遠處傳來:“看來是我來遲了!”

隻見來者著紫色織錦襴衫,編綴真珠首飾,玲瓏作響,腰間係一革帶,上嵌犀飾,掛一金玉魚袋,頭戴鈔金花樣璞頭,腳蹬同色靴,華貴異常,正是剛升從一品樞密使的韓琦。

一時間眾人皆叉手行禮,尊其“韓樞相”,行至王安石附近,曾鞏忙暗遞顏色,王安石方不情願地低聲唱“喏”,所幸韓琦並未在意。

“我說歐老九,你可以啊,這地方找得極好!這勞什子的雨下了這般久,真是差點悶死老子,今天好不容易出來透透氣,我們就來好好樂一樂!”

聞言,歐陽修自知時候不早,便忙招呼眾人入座,見韓琦率先行至右首坐下,眾人方紛紛入席。

待眾人坐定,便有“三昧手”依次點置茶水,宋人素來以奉茶為開宴信號,一時間,茶香滿盈。而此人不愧為開封點茶聖手,湯花細密順滑,經久不消,眾人品後,皆是嘖嘖稱讚。

飲茶後不多久,便有數十侍者自樹林中魚貫而出,手托漆器食盤依次上菜。宋人習慣飯前食用果品,設筵待客,均要鋪陳果品,於是首先上桌的是“語兒梨”,後又上“雕花金橘”“砌香櫻桃”和“瓏纏桃條”,是以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