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

齊國使者到趙國向趙威後問安。趙威後向使者詢問齊國的收成、齊國名士的情況,最後才提及齊王。體現了趙威後先民後君的民本思想。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a,書未發b,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c?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d。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e,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

葉陽子無恙乎f?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g,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h?撤其環瑱i,至老不嫁,以養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j?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k?是其為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於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注釋

a齊王:此處指齊襄王之子。趙威後:趙孝成王之母。

b發:啟封,開封。

c歲:年成,收成。

d不然:不是這樣的。

e處士:指有道德才能的隱者。

f葉陽子:齊國隱士。

g息:滋息。

h嬰兒子:齊國有名的孝女。

i環瑱(tiàn):女子的裝飾品。

j不朝:古時女子得到封號才能上朝,這裏指不加封號。

k於(wū)陵:齊邑名,在今山東鄒平。子仲:齊國隱士。

譯文

齊王派遣使者去看望趙威後,書信還沒啟封,趙威後就問齊使說:“齊國今年的收成還好吧?百姓還好嗎?齊王還好嗎?”使者很不高興,說:“我奉大王之命前來看望您,您現在不問問我們大王的狀況,而是先打聽年成和百姓的情況,這不是把低賤者放在前頭,而把尊貴者放在後邊嗎?”趙威後說:“不是這樣的。要是沒有年成,哪兒來的百姓?要是沒有百姓,哪兒來的君王?豈有舍本而問末的道理?”

她於是接著問道:“齊國有名隱士叫鍾離子,還好嗎?這個的人為人,主張讓有糧食的人吃得上飯,沒糧食的人也吃得上飯;有衣服的人能穿上衣服,沒衣服的人也得有衣服穿,這是幫助齊王撫養百姓的人,齊王為何至今都沒重用他?葉陽子還好嗎?這個人的為人,憐恤那些鰥夫寡婦,撫恤那些無父的幼兒和無子的老人,賑濟那些困苦和貧窮的人,補助那些物資短缺的人。這是幫助齊王滋息百姓的人,齊王為何至今都沒有重用他?北宮氏的女兒嬰兒子還好嗎?她將自己的首飾摘下來,一直到年紀很老都未嫁,隻為了好好侍奉父母。這是引導百姓盡孝心的人,為何至今還沒有得到齊王的召見呢?這兩位隱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得不到接見,齊王如何能治理齊國、安撫百姓呢?於陵子仲還活著嗎?這個人的為人,對上不向君王行臣道,對下不治理自己的家業,對中間不謀求和諸侯交往,這是一個引導百姓朝無所事事的方向走的人,為何至今都沒有把他殺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