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

公元800年(唐德宗貞元十六年),韓愈在長安求仕,鬱鬱寡歡,次年,適逢好友李願要到盤穀隱居,韓愈為他寫下這篇送歸之作。此文引述李願自己的言語,介紹盤穀的地理概況,借以傾吐自己的激憤不平,並表達了他對好友退隱山林的羨慕之情。

太行之陽有盤穀。盤穀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或曰:“謂其環兩山之間,故曰‘盤’。”或曰:“是穀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友人李願居之。

願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於人,名聲昭於時。坐於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嗬,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a,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於天子,用力於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b。采於山,美可茹;釣於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於前,孰若無毀於其後;與其有樂於身,孰若無憂於其心。車服不維c,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d。大丈夫不遇於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

“伺候於公卿之門,奔走於形勢之途e,足將進而趦趄f,口將言而囁嚅g。處汙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h。僥幸於萬一,老死而後止者,其於為人賢不肖何如也?”

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可以稼;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繚而曲,如往而複。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i。虎豹遠跡兮,蛟龍遁藏;鬼神守護兮,嗬禁不祥;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盤兮,終吾身以徜徉。”

注釋

a翳:遮蔽。

b濯(zhuó):洗滌,洗浴。

c維:係,引申為束縛。

d黜(chù):降職或罷免。陟(zhì):晉升。

e形勢:指有權勢的人。

f趦(zī)趄(jū):想往前走又又猶疑不決的樣子。

g囁(niè)嚅(rú):想說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說出來。

h刑辟:刑法,法律。

i央:窮盡。

譯文

太行山的南麵有個盤穀,盤穀裏泉水甘甜而且土地肥沃,草木鬱鬱蔥蔥,居民稀少。有人說:“因為它盤繞於兩山之間,所以稱之為‘盤’。”有人說:“這個山穀,處於幽靜的環境而地勢險阻,是隱者徘徊逗留的地方。”我的朋友李願就隱居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