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八章 士兵日記(2 / 3)

而每個連裏麵都有一個軍需士,我們的薪金可以寄放在那裏。

連裏麵還有專門的被服士、軍械士,管理非常整齊。

德國的營房都是三層樓的建築,地下一樓是用來放軍械的。連士官長住在一樓犄角處的套房,妻小也住在一起,平時這棟樓就由他來管,我們士官長的太太就像媽媽一樣,大家相處起來就像一家人,非常溫暖。

德國的規定是要先入伍才能進軍官學校,入伍訓練隻有一年,不過有衛華軍校開出的證明,所以我隻待了兩個月就被下派到了部隊之中,下派的方式是在每個連裏麵插進一、兩個入伍生,讓入伍生都能夠領略部隊的生活,我很幸運地被分配到山地兵第二師第六十五團第三營的營本部。

之所以選擇參加山地兵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覺得它是各個兵種裏麵最艱苦的!如果能夠在這支部隊接受一年的訓練,並且通過考驗的話,等到學成歸國,相信什麼都難不倒我了!

山地部隊的背包比一般軍種還要重上許多,一般軍種的背包是二十五磅(大約十二公斤左右),山地步兵的則是四十五磅(大約二十公斤出頭),如果再加上武器、彈藥、十字鍬、防毒麵具等,一個人身上大概要背上近七十磅(接近三十二公斤)的東西,所以一場行軍下來是非常辛苦的。

不過每當快熬不住的時候,我就想到衛先生在軍校所題的“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這句話,所以也就這樣慢慢堅持過來了。

我在入伍訓練時參與了幾次軍事行動,不過在第一次行動時,就讓我領略了德軍行動的精確性。

德軍軍營裏有專門保管槍械的地方,在宿舍的門口就有一個槍架,槍架上方有一個缺口,下方有一個槍座,可以放置槍托,而槍架呈四十五度角,所以當士兵出門時就可以順利拿槍。

但這些槍平時都不是實彈槍,實彈槍都放在地下室,由軍械士管理。

記得當我們被分配到靠近奧地利山區的時候,第一次行軍就足足走了近百公裏,直接穿過阿爾卑斯山,在一天之內就到達。

我們的行軍紀律非常好,始終保持預先規定的距離,當我們在山脊停下來吃午餐時,發現旁邊有一堆堆的彈藥箱擺在路邊,其間隔跟我們連排之間的間隔是相等的,一點誤差都沒有。

我們吃過午飯後,就在旁邊的彈藥箱取出彈藥,這時候才算拿到真家夥。

當時我的階級還是上等兵,雖然在中國我是少尉,但是到了德國算重新入伍。

當軍隊在休息吃飯的時候,我奉命帶了兩個連隊裏的士兵到邊境上偵察。

偵察完之後,我就寫了一個簡單的報告,畫了一張簡單的地圖,同時派了一個上等兵向營長報告。

就在這個空檔,我也在第一線吃完我的午餐,最後按照營長告訴我的時間向大夥招手,部隊再度動了起來,前往預定的地區集結。

這次的進軍倒沒遇上什麼麻煩,而事實上,奧地利人也很歡迎德國人。

所以當時我們也沒有進入奧國境內,隻在邊界地區活動,偶爾發生一些小規模的戰鬥,不過並不激烈。

德國一共有五個軍官學校,他們的習慣是北方人進南方的軍官學校,南方人進北方的軍官學校,目的是要讓子弟多了解德國,和中國要靠關係、走後門的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

我受完入伍訓練之後,就被分配到慕尼黑軍校,德國的軍官學校隻訓練一年,但是幾個月下來,比我們在衛華軍校所受的訓練還要紮實數分。

軍官學校的課程就是反複訓練營連戰術,所以每一位畢業軍官對於營、連、排、班、伍戰術都充分了解,並且了解團以下之火力支援以及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