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八章 士兵日記(3 / 3)

例如通信,到現在我除了學習要如何打電報外,音響、旗號、無線電也都在學習的範圍之內。

而在營、連戰術裏麵,除了戰鬥之外,其他如軍隊勤務、營教練計畫、射擊場管理、傷患照顧、後勤補給等事,都是實際運用,如果隻把戰術講得天花亂墜而沒有實際運用,等到行動時就不知道該如何把彈藥送到戰場,也不知道在敵人火力下如何行動。

我把這些課程都用中文記了下來,準備帶回國內使用並傳承下去。

不過在軍官學校受訓期間是摸不到槍的,我們的上課地點不是在講堂就是在野外,每個班裏有個班主任,通常由少校擔任。

在上課時,先由班主任假設戰況,我們便以營長的身分來做紙上作業,先寫下要點,然後由主任收集起來,再從中抽出一張,被抽到的人就向全班作口頭報告,最後,班主任就綜合一個案例,假定一個構想,再分配職務,以自己被分配的角色來構思戰術,報告完後,由大家批評,所以這種課程始終是重在應用。

不過德國的軍官學校學生還要學習騎馬、跳舞、劍術。

這些科目我都學得不錯,在德國,一位軍官會開車沒什麼稀奇,而且開車和騎在馬背上的威風相較之下,實在遜色很多,養成的性格也不同;同樣的,射擊與擊劍所養成的性格也不同。

記得我最得意的是上搏擊課時,他們不知道我可是和陳鐵心師傅學習幾個月的功夫,所以同學幾乎沒有我一合的對手,可以說是所向無敵,三兩下就把對方擊倒,連旁邊觀看的女孩子(軍校也有女兵)也瘋狂地喝彩。

其間德皇威廉二世曾經召見軍官學校學生,我也是其中之一,當他知道我來自中國的衛華軍校時,他還拍了拍我的肩膀,勉勵了幾句。

後來我被派到這裏當起了隨軍參謀,他們一方麵派專人為我介紹德軍的編製、戰術思想,讓我盡快進入狀況外;另一方麵,這個單位已經屬於戰略層級的編製,所以他們也為我講解野戰戰略。

因為我的基礎不錯,指揮官一有空就跟我聊天,他也聽別人提起中、德兩國的關係,所以特別喜歡我。

而這裏是師級的山地步兵單位,靠近德、法邊界,我們的基地主要的任務是守勢作戰…...。

“報告!”就在朱壽堂剛收起日記本準備小歇片刻的同時,傳令兵跑了過來報告對麵的協約國陣地有了動作,所以指揮官要見他,這讓朱壽堂趕緊起身拿上的裝置,快步地跑向指揮中心。

北洋集團自從袁世凱逝世,因此失去了製衡的能力並開始分裂成許多團體,其中以奉係的張作霖、皖係的段祺瑞、直係的馮國璋,清一色擁兵自重且誰也不服誰的三人較為突出,但有這三人之外,還有一個手上既無權又無兵,但卻能同時得到三人敬重和佩服的,就屬徐世昌了。

在袁世凱的北洋集團中,徐世昌便扮演著軍師的角色,因此在袁世凱死後,徐世昌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北洋的精神領袖,而北洋各派係的高級將領,大多曾是他的部下或尊他為師,不過徐世昌自知沒有實力與這些將領抗衡,所以行事相當地低調,但這卻不代表他沒有權力的欲望存在,隻是靜靜等著機會出現。

所以在段祺瑞與馮國璋之間的矛盾已無法可解的當頭,眼看當年袁世凱好不容易打下的基業就要煙消雲散之際,無疑地讓徐世昌發現時機已然成熟,也讓一直在幕後觀望的他終於有了借口現身幕前。

徐世昌沿用著昔日調解府院之征爭的技倆,認為雙方都有責任,都得作出犧牲,並用‘今日的犧牲可以為國家換來明日的未來’作為說服雙方的重點,不過卻是利用在此平衡中謀求自身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