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九章 分析時局(2 / 3)

十月初,上海吳淞鎮大火,商務要衝頓成一片瓦礫場,災民數千人無家可歸。

十月中,熊希齡、蔡元培、張謇等人發起組織了‘和平期成會’。同時將和平促進會取消。熊希齡向記者聲明,和平期成會:一、不帶政派臭味;二、以運動和平為範圍,和平恢複後,會即撤廢;三、絕對不為野心家所利用。

十月底,和平期成會在北京開籌備進行會,決定在各省設立和平期成會分會並決議提出綱領:本會以抒民意,促成和平為宗旨;本會隨時以文字或演說,宣達國民渴望和平之心理;隨時以函電或派專員對各方當局為同等之勸告;凡中華民國男子年滿二十五歲以上讚成本會宗旨,經本會會友介紹,得為本會會員;本會由各地會員分地籌設,在某地即名某地和平期成會;各會經費各由發起人分擔,不得向一般人募集;本會至和局成立之日即解散。

十一月中旬,由‘安福國會’在九月份推舉上台成為總統的徐世昌發表停戰令,廣州軍政府回應,南北雙方停戰,也就在這個時候,孫中山以及宋氏家人還有數名隨行人員終於來到了同文。就如當初張孝淮等人到同文一般,都用難以置信地眼光看著此地繁榮的景象並發出了感歎之聲。

‘奇蹟之地!’或許隻能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他們眼中的同文,發達的水泥和由礦渣混合而成的柏油馬路在同文就如同不要錢一般,澆灌的到處都是,就連外圍的衛星鄉鎮的鄉間小路也是水泥澆築而成。

要知道水泥在此時的中國還是相當金貴的很,國內的水泥少,進口的水泥昂貴,因此隻有大戶人家或者是洋人租界才見得到用水泥作為材料的建築。

而且在洋人設立在中國的租界,大多數路麵也是用石子、石板、柏油等等材料為主,一到了下雨天也是泥濘不堪,至於像美國的幾個大都市,如今已經算是最為發達的世界級都市,但它也僅僅是在城市中以及城市之間主要的交通幹道使用水泥修築。

不過更讓他們驚訝的是,同文的鐵路規模!當孫中山在同文的城市外圍和工業區中看到數條橫縱的鐵路,頓時仰天長歎老天不公。

因為在工業區內的鐵路居不是單線鐵路、也不是雙線鐵路,而是四線交錯通往各個工廠的鐵路。

就連東方明珠也是雙線通車而且還直通工業區,現在就算上海也沒有如此規模的交通建設,登時讓孫中山有種想大罵衛休的鋪張浪費。

因為若是有這樣發達的運輸能力,再強的工業產能也顯的嚴重過剩了,而且更氣人的是,他們還在修?

要是把這些修鐵路的鋼鐵用來作鑄造槍砲,那是何等奢侈的軍隊?要是自己有如此財力,早就南北統一而不是灰溜溜地躲到了上海舔傷口!

對此,因為衛休分不開身的關係,所以由隨行的鐵路部門人員,來自南洋的孫少恭笑著解釋︰“鐵路、電力、電報等等基礎設施都是強國之本,國家未來建設所需要的就是大量這些方麵的工業技術人才!

所以我們才不斷修建這樣的基礎設施,事實上也培養了大量技術過硬的技術人員,而且當工廠吃下這些訂單,工業的規模也會隨之不斷的增長、擴大,所以同文目前大部份與建築相關的生產全都用在了當地,才有如今到處開工,熱火朝天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