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四章 新的目標(2 / 2)

雖說現在看似解決了學校的生計問題,可是他也深知陸軍部、參謀本部那些官員們的秉性,隻要這邊學校修理廠一開始修車,飛機一拉出去開始表演,估計來自兩部的責問足以讓自己應接不暇,甚至還有可能因此怪罪學校。

但是現在已經沒多少選擇的情況下,隻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再說這學校和修理廠上上下下幾百號人可全指望著不要失業,若不這麼做,光靠部裏那吃不飽餓不死又會拖欠的經費是絕對不夠的!

“你說南苑航空隊正在到處詢問有沒有商會要出資讓他們來做飛行表演?”

“應該是這樣沒錯”

此刻在濟世堂,汪鳴遠對衛休提到前段時間許多商會都收到這個消息,隻是為了避嫌,所以都隻在北方政府的勢力範圍內做表演,所以並沒有接受南方商會的邀請,但這個消息對衛休來說卻是相當重要,當下就發電報請山西的喬映霞幫忙了解情況,兩天後,衛休便得到想要的資料。

其實這趟過來廣西除了是要和此處的藥商做年度結算外,另一件事就是要來接偷偷回到湖南招兵買馬的張孝淮和程潛兩人。

當初訂下‘在刀尖上跳舞’的計畫後,兩人便決定回湖南一趟,因為張孝準在民國二年回湖南任軍事廳廳長時,曾想建立一支新軍,卻得不到湘督譚延闓支持,所以計畫無法實施。

當時一些被半強迫退伍軍士官埋怨情緒日益增長,再加上一些沒有派係而被孤立或是當初與兩人親近的的軍士官,這些人全都是兩人此行的目標。

因為考慮到招兵方麵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尤其廣西一地,自古相當有名的‘狼兵’就是出自於此,狼兵大多是由山裏的原住民組成,勇猛善戰,天生的好兵苗子,而衛休和各族之間都相處的非常融洽。

幾年下來,在原住民間有很好的名聲,所以當衛休發出要征兵的消息,不少原住民都主動找衛休報到。

就連本來已經在廣西軍中的原住民青壯也是一樣,而且因為歐洲戰場造成運力緊張,再加上衛休名下大部份的船隻都在越南靠岸的關係,所以在廣西港口幾乎沒有船隻靠岸,因此有不少賣力氣扛包的失業人口。

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招了近七千人,當然還有蔡鍔這塊招牌也相當好用,就連雲南一帶也招到了四千多人,但這個人數卻大大超過一個旅的人數,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蔣百裏等人的意思是先把這些人留下進行三個月的基本訓練,然後從中挑選精銳留下一個旅,剩下的就放到各個移民村當警察或是幹脆派到工廠也行,讓他們成為同文的預備兵力,好為將來擴軍做好準備。

說到移民村,這也是衛休當時考慮將來發展所提出的,以東方明珠為中心,周圍幅射狀拉開許多可以容納五千人上下的衛星鄉鎮,因為靠近外圍的關係,主要是以收容中國各地難民和移民為主,當然附近有足夠配套的生活設施和農田或藥田供他們耕種。

這幾年中國戰亂不停,不少人流離失所,年初的大地震更是讓數萬人沒了生計,因此藉這個機會為同文增加人口,好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這檔事,便是在自然也不過的了。

同文在哪裏?

若有人這麼問起,相信全中國沒幾個人能答的上來,但在南洋,那裏的人則會用同文是中國最先進的工業區、同文是富有的、同文遍地是機會、同文也是充滿希望的地方來形容這個奇蹟之地。

尤其是對商人而言,擁有三十多家大型工廠,同時這個數字每個月都在增加外,並製造著上數千種產品的同文,無疑就是財富的象征。

而同文寬鬆的投資和經商環境,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是一個工、商業者和商人的天堂,至少在南洋和山西商幫的眼裏的確如此。

當喬映霞和十數名山西商幫的掌櫃先是坐火車到了山東,然後上船出海繞了近四分之一個中國從越南的紅河逆流而上,終於到達了同文。

才剛下船,碼頭就已經有數輛被改裝過的悍馬車等在那兒,也許是船上待了太久的關係,眾人下了跳板還是搖搖晃晃,就在適應環境的同時,眾人突然發現碼頭邊的空地有不少人聚集著,由他們身上的衣服和行李判斷,應該是山裏的原住民和難民居多,隻是他們的臉上卻沒有一絲來到異地那種慌張的表情,很快地,就有人出來帶著這些人往它處移動。

“東家”此時喬有泉對著喬映霞說道:“你看他們那像背井離鄉的難民,這同文真有那麼好不成?”其實就和一般人對這裏的印象,雖然岸邊的龐大工業區讓人印象深刻,但也不可能就讓這些不識字的鄉巴佬進去做工吧?

“我看應該有其它安排才是”看著漸漸遠去的人群,作為一個商幫的家主,當然認為不會有人會傻到做白工,尤其與他人相比,衛休更是一個讓人看不穿、摸不透的主兒,所以喬映霞深信這些人,衛休一定另有安排。